4创造性专用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创造性专用课件

* * 问题解决的明确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如同其他事物一样,问题解决自然有发生发展的历史。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就用对话法进行问题解决的先例。17世纪笛卡儿在他的“创造性思维”研究中提出了一个伟大构想,即首先通过数学化,把任何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来解决。 * * 问题解决的明确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如同其他事物一样,问题解决自然有发生发展的历史。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就用对话法进行问题解决的先例。17世纪笛卡儿在他的“创造性思维”研究中提出了一个伟大构想,即首先通过数学化,把任何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来解决。 * * 如果说创造性既不是智商,也不是学习成绩,那么,该如何评定创造性呢? 上面一排全部是明清状元;而下面一排都是落榜秀才。从学习成绩上讲,状元应该是好的。但不一定会有创造性;落榜秀才应该是成绩差的,但也不见得就没有创造性。 有同学可能说是过去的考试方式不对:那么,比尔·盖茨学习好吗?由于某种机遇,学习并不突出的他上了哈佛,但到了大学以后频频通不过考试、测验,终于,有关人员勒令他退学,不然将被开除。爱迪生也是这样,从小不被老师看好,退学转学转学退学,到最后也没上完个小学。爱因斯坦怎么样吗?成绩同样不好。 科学霸权主义非常强调理性和证据。 要有逻辑必然,要有充分证据。 整个科学体系:物理、心理、地理…… 但事实上呢?科学的进步在某种程度上更依赖于直觉。 数学中,伟大的猜想,本身就是一种直觉,从某种意义上,正是这种直觉引领着数学的进步,才有了今天壮观的现代数学。 (中国数学的骄傲:陈景润、朱熹平), “歌德巴赫猜想”(奇数的猜想是,任何一个大于等于7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的和。偶数的猜想是说,大于等于4的偶数一定是两个素数的和), ”庞加莱猜想“(在一个闭三维空间,假如每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一点,这个空间一定是一个圆球。), 科学研究中有许多事例生动地说明灵感(机遇)在新发现中的重要作用。如李四光的“构造体系”思想,最早是1925年他去苏联参加会议,途径乌拉尔时获得的。按照传统的说法,乌拉尔山脉是一个南北向古生代地槽经褶皱回返形成的。当时他联想到其南端存在一套相当复杂的弧形山脉,有些大致与乌拉尔山脉同时褶皱形成。他想,它们虽然相距甚远,走向也不相同,但是否可能有成生联系。现在知道这是最早关于“山字型”构造的构想,是李四光构造体系的萌芽。李四光在萌发“山字型“构造的构思之后,并没有停止,又进行了更广泛的探索,先后发现了镇江—茅山,广西和淮阳等山字型构造,以及其它类型的构造体系,并辅以模拟实验,最后肯定了构造体系的概念。 灵感或顿悟往往是在孜孜不倦的长期思索中突然出现的,那么,我们这样才能够促进灵感或顿悟的突然光临呢?答案只有一个:孜孜不倦的长期思索!然而,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习惯于“按时完成作业”,没有时间,也不习惯于长时间地苦苦思索一个暂时没有结论的问题,有尽快了结一个问题的需要。那么,如何培养自己对一个值得苦苦思索的创新性问题进行“孜孜不倦的长期思索”呢?答案之一是发展自己的“模糊思维”能力、降低自己的“了解需要”。 人都要一种天生的了解需要,或者说“完型需要”。 模糊思维这个概念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在生活和学习中却非常普遍。比如,一个小伙子爱上了一个姑娘,或者说一个姑娘爱上了一个小伙子,他偷偷给他写了一封求爱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就对方的反应而言,最糟糕的是出现什么局面?接受、拒绝、还是暧昧?可能最糟糕的就是对方不说行,也不说不行,让求爱者左右不是。 比喻:模糊状态就像是严刑拷打!不让死,也不释放。 我们在电影和小说中也经常会见到类似的话:是死是活给个痛快话。言外之意:即使死了也比这样把心悬着好受。 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或在“经典”论述中发现新的问题,而有的人却视而不见?关键是批判性思维能力。 现有一切都是对的(国外提出的是对的;专家说了的是对的;大家都这么认为是对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大忌。 当然,怀疑和不满必须依事实为依据。 地质学史上的几次大论战(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水成论与火成论之争;19世纪中期的突变论与渐变论之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固定论与活动论之争),都是对旧观念的怀疑和不满引起的。纵观地质学的发展历史就可以看出,地质学的发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在不断争论和对旧观念的否定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没有对旧观念的怀疑和否定就没有地质学的发展。显然,认为现有一切都是对的,不利于科学的发展。因此,在研究中经常保持怀疑的心态,而不是相信一切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当事实与原有的理论发生矛盾时,要勇于突破现成的框框,而不是修改事实。 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或在“经典”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