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河北省沧州市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docVIP

2017届河北省沧州市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届河北省沧州市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doc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目要求的。 1.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 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 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A.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B. 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C. “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D. 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 2.在秦代尚书属于少府,最初只是皇帝身边任事的文书小吏而已;汉武帝时尚书权力与日俱增;汉元帝时尚书已经号称“百官之本,国家枢机”。这一演变表明 A.尚书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行政管理水平有显著提高 C.官员评价制度发生了变化 D.中朝逐渐成为了权力中心 3. 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以最小的冲突完成了对社会管理者的选拔,且完成了一个以智力取代门阀的准绳的建立。”这一制度 A.推动了古代私学的发展 B.制约了读书人自由流动 C.使所有人都有入仕机会 D.标志着官僚政治的确立 4. 唐朝长安的东市和西市跟坊一样,四周皆有高大的围墙。宋敏求《长安志》记载其规模大,每个市约占2个坊的面积,市内有4 条大街,围墙四面各有2 个门,城门定时开闭。这反映了当时 A.市和坊交织在一起的现象 B.市场具有封闭性的特征 C.加强了对商人的户籍管理 D.长安在世界居领先地位 5.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年)对夔州路的主客关系颁布的专法规定:“夔州路诸州官庄客户逃移者,并却勒归旧处,他处不得居停。又敕:施、黔州诸县主户、壮丁、寨将子弟等旁下客户逃移入外界,委县司画时差人计会所属州县追回,令著旧业。”材料说明此时 A.佃户地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B.农民雇主队伍具有不稳定性 C.客户人身依附性仍相当严重 D.政府对农民择业的严格限制 6. 朱熹“还相信人的善良及其可完善性;他把人比作一面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旦抹去灰尘将和过去一样明亮。因此,邪恶是疏忽和教育有缺陷的结果,是可以纠正的”。基于此,他主张 A.格物致知 B.正心诚意 C.学以致用 D.知行合一 7.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拥戴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而明神宗意欲立朱常洵为太子,遭到众臣的反对,最后朱常洛立为太子。这场国本之争反映了 A.文官体制对皇权的制约 B.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C.皇帝失去了太子册立权 D.历朝遵循嫡长子继承权 8. 兴办汉阳铁厂时,张之洞向英国梯赛特机器厂购买机炉。当该厂提出先化验铁石、煤焦质地而后始可配置与之相应的机炉的要求时,张却说:“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但照英国所用者购办一分可耳。”英国厂方为之愕然,胡乱搭配了两座钢炉给中国。这表明洋务运动 A.注重学习西方技术 B.坚持清朝政府的领导 C.存在盲目决策现象 D.从中国资源现状出发 9.《大清民事刑事诉讼法》规定:“凡左列各项不在查封备抵之列:一、本人妻所有之物。二、本人父母兄弟姐妹及各戚属家人之物。三、本人子孙所自得之物。”这反映了 A.中国法律开始实行近代化 B.封建家长制在法律上开始解体 C.个人财产权正当性被承认 D.家庭规模小型化成为发展趋势 10. 1909年,革命气氛至为消沉,梁启超曾欣慰地说:“数年前革命之说遍天下,自预备立宪之诏既颁,乃如汤沃雪。夫一诏安能有此奇效?希望心有所寄,则民气不期靖而自靖。”材料表明 A.辛亥革命缺乏应有的群众基础 B.维新改良再一次成为社会主流 C.梁启超始终坚持走改良的道路 D.部分仁人志士热衷于立宪改良 11. 1918 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口者。女衫手臂则露出一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一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红洋纱背心,而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该言论表明 A.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 B.五四运动促进国人思想解放 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逐步消除 D.政府公开反对西方生活方式 12. 1945 年,国民党六大通过《对于中共问题的决议案》,指责“中共仍坚持其武装割据之局,不奉中央之军令政令”,并要求“凡我同志均应提高警惕,发挥革命精神,努力奋斗,整军肃政,加强力量”。材料表明国民党 A.反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 B.力图维护一党专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