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诊断命名和格式 表达方式如下: 职业接触××所致轻度哮喘; 职业接触××所致中度哮喘; 职业接触××所致重度哮喘。 其中“××”代表所接触的变应原名称。 职业性哮喘 5. 经常用到的两个概念 (1)非特异性气道高反应性测定:是用以测试支气管对吸入刺激性物质产生收缩反应程度的方法,主要有吸入激发试验和运动激发试验。 常用的:乙酰甲胆碱/组胺吸入性气道高反应性测定(详见GBZ57-2008附录B)。 职业性哮喘 (2) 气道高反应性(BHR):指气道在变应原等因素刺激下,出现过度反应状态,表现出敏感而过强的气管、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反应,引起气道缩窄和气道阻力增加,从而引发咳嗽、胸闷和喘息等症状。 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病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气道存在炎症的间接反映。 职业性哮喘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GBZ57-2008)应该是一个开放性标准。 在附录A第3条,明确提出了在职业活动中,接触A.2所称变应原以外的其它变应原所致哮喘的诊断要求。 但特异性变应原皮肤试验仅可作为诊断的参考指标,如需确诊应具备其它三种特异性变应原试验中任何一种阳性。 职业性哮喘 病例1, 女,42 岁,幼儿园保育员,既往健康,无呼吸系统疾病史和过敏史。患者2012 年8 月初至11月底在某幼儿园工作。 10 月中旬----出现症状 11月中旬-----症状加重 11月底--------某医院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 病例报告 2013 年1 月18 日,申请职业病诊断时病情已缓解,查体无阳性体征,肺功能检查示肺通气功能正常。 为明确是否为职业性哮喘,依据《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作业现场支气管激发试验。 病例报告 检测时间 FVC(L) FEV1(L) PEF(L/min) 缓解期 3.39 2.87 5.85 进入现场后 30 min 2.88 2.54 5.96 进入现场后 60 min 2.68 2.41 4.90 表1 病例1作业现场支气管激发试验肺功能检查结果 病例报告 病例2, 男,38 岁,于2011 年7 月至2012 年2 月在某药业有限公司合成车间任操作工,接触7-氨基头孢霉烷酸、头孢唑啉酸等,既往健康,无呼吸系统疾病史和过敏史。 11月底----出现轻微症状 1个月后-----症状加重,疑诊为“过敏性哮喘” 次年2月-----诊断“过敏性性哮喘” 3月-----职业病诊断为职业接触7-氨基头孢霉烷酸所致轻度哮喘。 病例报告 检测时间 FVC(L) FEV1(L) PEF(L/min) 缓解期 5.77 4.88 11.62 发作期 3.83 2.57 6.61 舒张期 4.20 2.98 6.53 表2 病例2 肺功能检查结果 病例报告 今天,我们利用一学时的时间共同学习探讨了致喘物的健康监护及诊断的知识,重点介绍了致喘物的概念、种类,致喘物职业健康检查要点以及职业性哮喘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将近几年本人在职业体检及职业病诊治工作中的体会和思考,与大家进行了学习、交流,不当之处请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人的联系方式:wangshijunr@163.com 谢谢! * 在《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GBZ 57-2008)规定的四种特异性变应原试验中,实验室变应原支气管激发试验、变应原特异性IgE 抗体检测及特异性变应原皮肤试验要求条件较高,在临床上实施有一定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作业现场支气管激发试验更为常用[1] * 患者2012 年8 月初至11月底在某幼儿园工作,10 月中旬自觉皮肤瘙痒、双下肢出现皮疹、水泡,面部肿胀、眼周发痒,伴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脱离工作环境后症状好转,皮疹经外用药物后好转,再次接触又反复发作,症状反复加重,半个月后出现咽喉肿胀疼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11月中旬出现发作性胸闷、气短,逐渐出现呼吸困难。11月底在某市级医院做过敏原检查,提示甲醛过敏,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予脱敏治疗后好转。据了解, 2012 年7 月下旬至11 月中旬该患者工作的幼儿园进行过更换地板、添置新床及办公家具等装修作业,疑与接触工作环境中的甲醛有关。2012 年12 月室内检测检验报告显示环境中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等。 * 患者进入现场1 h 后出现气短、咳嗽等症状,双肺闻及哮鸣音,肺功能检查示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为79.0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质量管理体系对采购、计划、生产、销售的管理要求选编.ppt
- 机械设计习题集绪论.doc
- 机械设计总结绪论.doc
- 机械设计作业集11新版绪论.doc
- 质量环境要求1选编.ppt
- 机械英语机A2绪论.doc
- 机械原理复习绪论.doc
- 质量及其测量555选编.ppt
- 质量体系审核实务选编.ppt
- 机械原理模拟一绪论.doc
- 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2025年资金申请可行性研究与市场调研报告.docx
- 无人机物流配送在物流行业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与挑战报告.docx
- 2025年茶乡生态茶园观光旅游市场分析报告.docx
- 慈溪装修知识培训班课件.pptx
- 农业灌溉精准灌溉技术2025年成果鉴定与推广策略研究.docx
- 储能系统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分析报告:2025年展望与挑战.docx
- 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黔科版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未来工业自动化产线数字孪生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展望(2025).docx
- 汽车行业供应链韧性提升与风险预警系统构建报告.docx
- 2025年农产品保鲜技术农产品保鲜技术成果转化鉴定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