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尚贤使能的用人之道 尚贤使能,为政之本也。 听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量才使用,以劳定赏。爵位不高,则民不敬也;蓄禄不厚,则民不信也;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也。 为什么蓄禄不厚,民众就不信任呢? 四、尚同的管理制度 尚同就是“上同”,就是把天下人的思想同于天子。 上下同义,就是政令统一。 这种观点强调从天子到庶民的等级体系中,下对上的同,上对下的“兼相爱”。 五、节用的消费观 墨家论述节俭是诸子百家中最多的,节用的消费观是其思想的鲜明特色。尤其主张“节葬”和“非乐”,甚至提出实行火葬,亲人不服丧,赶快从事劳作。 题外话:墨家的机关术和严密组织 墨家擅长机关之术,制造过弩车、云梯等攻城和守城器械。 墨家是中国最早的民间武装团体,最高的领袖被成为“巨(钜)子”,巨子有绝对的权威,成员都称为“墨者”。墨者大多来自社会的下层,吃苦耐劳,平时一律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之事。他们勤于进行实验,作战十分勇敢,平时从事生产劳动,主要职业是教师、工匠等。为人们做好事,即使是牺牲了个人性命也在所不惜。 《淮南子》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 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退,功成不受赏,施恩不图报。 2.1.6 法家的管理思想 法家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和郑国的子产。战国时期,出现了商鞅、申不害和韩非子等代表人物。 法家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人性利。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国,严刑峻法,法不阿贵”。在治国方面,奖励耕战、君主专制、愚民政策和运用权术。 一、商鞅的管理思想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商鞅通过变法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一)人性利 “民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民之欲富贵也,其阖棺而后止。” 但是,商鞅不认为人们好利是坏事,好利恰恰是可资利用的地方。 (二)崇尚法治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鼓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 【严刑峻法】禁奸止过,莫过重刑;刑多而赏少;刑九赏一。 【刑无等级】法为公,“壹刑者,刑无等级,子倾向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反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反对以公抵过,“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利,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 (三)奖励耕战 废分封,行郡县。设立31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县设县令、县丞(辅助)、县尉(军事),县下管辖都、乡、邑、聚等基层行政单位。 定户籍,刑连坐。登记户籍,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否则十家同罪连坐。告发者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废井田,开阡陌。限制工商业,奖励支持农业生产。禁止文人讲学,控制思想文化,“燔诗书,名法令”,制定《秦律》。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困者,全家罚为官奴。 奖励英勇的战士,“民见战赏之多则忘私,间不战之辱则哭生”。每杀一人提升一级爵位,获得物质奖励。 统一度量衡。 二、韩非的管理思想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市)。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家、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子》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余万字。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一)人性好利 韩非子在人性自私的方面可能比商鞅走的更远。他把人与人的关系看做利益关系,父母子女之间也是如此。臣子也是为官爵而为国君服务。 “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业,而况无父子之泽乎?” “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所以,国家管理也应当符合人性,采用暴力威胁、赏罚诱导以及诡诈之术才会有效。 (二)历史进步论 与道家的社会倒退论不同,韩非子认为历史是进步的,他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当今四个时期。在历史进步的过程中,时代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解决问题。 显然,韩非反对“法先王”,认为这是“皆守株之类也。”应该“世异则事异,事业则备变”。 三、荀子的管理思想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