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年级下册历史供参习
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1.隋朝建立于581 年,都城在长安,建立者是隋文帝杨坚,其年号为开皇。
2.唐朝建立于618 年,都城是长安,建立者是李渊。
3.唐太宗的姓名是李世民,年号为贞观。
4.隋文帝治理国家的措施有哪些?(课本P2)
5.“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课本P4—6)
6、“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答:(1)唐太宗吸取历代、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2)唐太宗制定的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措施直接产生了作用;唐太宗本人的精明能干,励精图治;(3)国家统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7、隋朝与秦朝有哪些相似之处?(答:都是暴政而亡;封建**统治时间短暂;只有两代统治者)
8、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请说说他为什么著名?(说明“贞观之治”局面怎样出现?)(课本P4—6)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 ——《贞观政要》
(1)材料中的“务本”指什么?(答:发展农业生产。)
(2)唐太宗在这方面采取什么措施?(答: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推行唐 初建立的赋役制度,允许农民交纳一定的实物来代替劳役,保证了生产时间。)
(3)这些措施取得什么成效?(答:国家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这段话是谁说的?材料中的 “中华”、“夷狄”指什么?(答:唐太宗;“中华”指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族;“夷狄”指生活在边疆的少数民族)
(2)这段话体现了他什么思想?(答:体现了他对汉族和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开明思想)
(3)他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什么成效?(答: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这种政策受到了良好效果,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段话说明谁与谁的什么关系?(答:说明皇帝与百姓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得民心得天下,失民心失天下。)
(2)这段比喻对吗?举例说明。(答:此比喻正确。如:隋炀帝实行暴政,失民心而失天下,国家灭亡。唐太宗实行开明仁政,得民心而得天下,国家强盛,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第2课 ???走向全盛时期的唐朝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她于690 年称帝,国号为周。
2.唐朝的鼎盛时期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712年,李隆基当了皇帝,他就是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主要的年号是开元。后期天宝年间,出现安史之乱。
3.唐玄宗前期任用的著名宰相是宋景和姚崇,他们都是被 武则天发现和提拔的人才。
4、武则天首开“殿试”考查进士。还亲自编写农书,指导生产。
5.简述武则天的政绩。(课本P9)
6.说说“开元盛世”是怎么样出现的?(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课本P10——11)
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隋文帝废除三国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重门第出身,不利于人才选拔),实行“分科举人”
2、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科。
3、唐朝科举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设明经、进士等科目。
4.唐代为什么要“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课本P15)(答:唐朝进士科考试内容:包括儒家经典、诗赋、时务策写作,对于文学水平和治国治民的见解要求高。明经科考试内容:重考儒家经典的记忆和理解。唐朝进士科的录取率约为1/60 ,明经的录取率约为1/10)
5.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课本P16)
6、与世袭制、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度有何进步性?(同下题)
7、科举制度的实施与唐朝的繁荣有何关系?答:(1)科举制的实施满足了中小地主参政的愿望,缓和了阶级矛盾,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统治者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2)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相比,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开放了仕途之路,选拔了一批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进入各级政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3)科举制的实施有利于选拔真才实学的人才,同时有利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8、比较隋唐科举与明清科举的异同(相同与不同之处?)(课本P15-16;课本P62-63)
答:相同:都是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基本特征都是分科考试、择优录用。
不同:(1)考试内容不同:隋唐科举重考经书背诵理解和诗赋、时务策的写作,对文学水平和治国治民的见解要求较高;明清科举考试范围是四书五经,文体是死板的“八股文”,所述观点必须遵循朱熹《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