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建构.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建构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建构 ; 通信网行业需求及定制化方向; 1配用电通信网业务定位; 智能配用电业务按信息应用大体可分为3类[7]:栙对配电网及其设备的远程监控,涉及配电自动化、配电变压器监控等环节;栚电力公司与终端用户之间的互动操作,包括用电信息采集和费控、负荷控制、分布式电源接入管理;栛现场视频、语音、数据等辅助业务。从信息内容来看,前2类业务直接参与电力生产过程,是电力公司的核心业务。承载这2类业务的配用电通信网络既具有传统工业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安全性要求,又有网络化后的广域多点接入要求,体现了“广域工业控制网暠的特征。而最后一类生产辅助业务与公共电信业务没有实质性区别[8]。从信息流模型来看,前2类业务系统的终端沿电力线逐级分布,主站设备设置在公司、变电站等电网汇聚点,其信息流向和容量特征与电能流特征类似。而后一类业务则是由生产的组织方式决定,与电网结构关系不紧密。因此,从信息层角度来看,前2类业务是具备前文所述的工业控制特征和电网结构特征的信息业务,是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主要服务对象和发展驱动力。; 2通信网络结构和承载需求; 平台化要求。通信网络的平台化将为综合业务提供有效的承载服务,同时提高网络利用率。通信和信息平台化模型如图2所示,由面向各业务部门的应用层、承担信息处理任务的信息层以及实现信息传输的通信层组成。这要求配用电通信网既要考虑对信息层各项配用电业务的综合承载能力,也要解决通信层不同设备间的接口统一、管理统一、资源备份、扩展能力等问题。; 传输性能要求。配用电业务当前处于整合阶段,10kV段通信信息量涉及到配电自动化和营销业务流程。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TTU)、馈线终端装置(FTU)、集中器、采集器等智能终端的单点数据量一般在10Kbit/s数量级,变电站辖区汇聚数据量约在10Mbit/s数量级。由此可见,工业控制信息的数据量远比公网多媒体数据量小,更注重实时性、可靠性指标。附录A表A1为典型配用电业务承载性能指标,该表为全业务流程刚性指标(非统计平均)要求,通信部分可按高一个数量级来考虑,即通信延时小于100ms,正确率大于99.999%。; 安全性要求。配用电业务系统处于网络边缘,应对其业务内容和用户身份进行加密/认证。还需要保障通信网络传输通道和远端设备的安全,即数据包(如IP,MAC,TCP)和设备的保密性、可用性和完整性:栙通过独占传输介质或逻辑物理通道实现物理隔离,防止信息的物理介质泄露;栚采用WPA,IPsec,SSL等传输通道加密算法,防止通信数据包(MAC,IP,TCP)内容外泄;栛采取远端设备的接入认证、用户鉴权以及数据包过滤等措施,防止非法通信设备和数据包进入网络;栜通过网络地址转换(NAT)和隔离区(DMZ)等措施将关键的信息设备隐藏,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 3智能电网的工业控制特殊需求; 面向业务的刚性管道分配能力。智能电网控制类业务的信息传输要求其通信网络具有“终端—主站的全程刚性管道暠保障,以避免业务复用信道资源带来的拥塞延时、信息泄漏等问题[9灢11]。工业控制网更趋向“电路交换暠的专用通道方式,而非公共电信网的带宽复用方式。前者更强调保障工业控制信息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后者则侧重提高带宽综合利用率。因此,配用电通信网的资源分配策略需要在现有电信网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以在保障传输性能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之间取得平衡。上述刚性管道可以永久独占物理信道资源,也可以根据业务模型周期性独占。; 通信与信息深度一体化能力。智能电网通信网存在技术要求高与综合利用率低的矛盾,采取与信息网协同建设,向更高层面的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方向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公共电信网由于其规模庞大,信息用户与网络运营商分离,难以做到通信和信息网的定制融合。而电力公司可以通过信息和通信平台的深度一体化定制,提高网络利用率和运行效果。可以说,智能电网通信网比公共电信网在ICT方面具有更强烈的需求和更好的实现条件。首先,公共电信网的用户数量、业务随机性很强,无法准确估计信息流并配置相应资源;作为企业网,配用电通信网的终端设备位置、网络状态、业务流程都可以按确定性指标设计,从而为通信层的定制设计及动态配置提供了可能。配用电网的ICT建设可考虑以下技术要点。1)信息层的流程优化。从时间、空间等物理维度安排不同等级业务的处理和传输间隔,平滑网络负荷、提高信道利用率。同时,从信息层隔离业务,降低通信层的实现复杂度。2)配电网终端数量多、单点数据量小,一方面采用信息汇聚存储、集中发送的模式,减少通信网的并发终端数和接入规模;另一方面采用分布式信息系统,通过“本地数据暠的预处理减少配用电网络中压段的信息传输量。3)信息网和通信网采用统一或可互参考的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