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歌曲普及面临的困惑及出路.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艺术歌曲普及面临的困惑及出路

中国艺术歌曲普及面临的困惑及出路 本文由洪啸音乐教育网友 dingd 推荐; 内容摘要:艺术歌曲在中国一直都有高雅精致、意义深邃、“阳春白雪”的特质,在有着优秀文化传统、丰富民族音乐元素和多元文化积淀的中国发展和普及,应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然随时代的不断进步和艺术大众化趋势的形成,艺术歌曲的普及和流行相比通俗歌曲,显得略有逊色和缓慢。文章分析了影响艺术歌曲普及缓慢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普及艺术歌曲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普及;出路; 随着文化发展的日益国际化,多元化,追求多层次、高品位的精神享受已成为社会时尚,具备时尚品位、典雅风范的艺术歌曲其审美价值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使得艺术歌曲在人们精神享受空间中得到了空前繁荣。然审视国内音乐文化市场的需求和现状,不难看出,时下各种选秀、包装之下的流行歌曲充斥着中国文艺市场,纵有国家媒体、“歌手大赛”、“同一首歌”等大型演唱会对艺术歌曲的推崇和包装,也无法抗拒大众对艺术歌曲需求的漠然。许许多多的困惑油然而生,面对大众的漠然和诸多困惑,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愿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中国艺术歌曲为何普及缓慢?; 1、艺术歌曲自身审美定位造成大众产生审美错觉; 错觉一:艺术歌曲是高雅艺术,不易理解。这是许多音乐专业的人常听的一句话.也是大众对艺术歌曲根深蒂固的审美错觉,这种错觉与艺术歌曲的源起有很大的联系。19世纪80年代,欧洲经济复苏,手工制造业得到了发展,键盘乐器--钢琴成为欧洲民众家庭的普及品;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诗词在欧洲深厚文化积淀下涌现,一种为着名诗人的诗词谱曲;采用钢琴伴奏,注重表现意境和情感、篇幅短小、精致、结构严谨的音乐品种-----艺术歌曲产生,之后,欧洲各国都相继出现了有自己本国特点的艺术歌曲。20世纪初,我国也在“维新变法”等革新思潮的影响下,赵元任、青主等留学回国的学子将欧洲艺术歌曲的曲调填上中国古诗词,作为“学堂乐歌”的形式在中国兴起,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歌词意义深邃;曲调优美典雅;有钢琴伴奏和较高演唱技巧;用美声唱法演唱的中国艺术歌曲。但正是因为艺术歌曲具备词、曲、乐完美结合的定位及其高雅、精致的艺术特质,使得中国艺术歌曲一直未脱离“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基调。因而,大众对其产生审美错觉,也就不足为怪了。; 错觉二:艺术歌曲需专业人士演唱。这一错觉除了肯定我国声乐演唱水平日趋科学和完善的同时,同时也反映出,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缺少考虑广大群众的社会需求。“一切艺术的应是民族大众的”,艺术载体除自身品位外应兼有审美教育和宣传之用,大众出现演唱错觉,当然与艺术歌曲创作定位不无关系。首先,在中国艺术歌曲发展之初,艺术歌曲很快就被作为专业音乐院校的教材歌曲,如赵元任的《教我如何我不想他》,青主的《我住长江头》等早期艺术歌曲至今都是音乐院校学生提高演唱素养的必唱曲目。其次,音乐院校一直都有没有一定的演唱技巧,就不能表现艺术歌曲思想内涵的偏见,因而艺术歌曲成了音乐院校的专利,始终从技术上向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造成大众把艺术歌曲和演唱技巧画上了等号。; 2、经济文化背景下,流行歌曲对艺术歌曲需求市场的充斥; 中国流行音乐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兴起到现在的普遍流行,仅短短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就影响了大多数中国民众的审美需求,抛开流行歌曲糟粕的一面,就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发展和对艺术歌曲市场的充斥来分析,首先,流行歌曲具备:(1)与时俱进的特点。时代需要有时代精神、创新意识的人,流行歌曲曲调具备了时代精神,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等因子;(2)符合大众需求。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人类精神的释放、回归,流行歌曲具备了文化快餐的需要,它以快速释放、快速回归的形式快速的满足人们生活中快乐和压抑的心理需求;(3)媒体包装宣传力度大,直接占据着大众视野,冲击着人们的娱乐生活空间。所以说,艺术歌曲在夹缝中生存,要想广泛流行,值得我们反思。; 3、中国艺术歌曲模糊的体裁界定,影响着艺术歌曲的普及范围 ; 艺术歌曲自20世纪初传入中国就被自然的套用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形式,被界定为有别于抒情歌曲、叙事歌曲和群众歌曲的声乐体裁,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歌曲”这个词条下,艺术歌曲是其中的一大门类,另外“艺术歌曲”还另立一条,用英语注明Artsong。然在《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定义为“是一种由专业作曲家创作且与民歌相区别的、具有严肃艺术意味的歌曲体裁。”在德国出版的音乐大百科《古今乐典》(MGG)的《Lied》(歌曲)这个词条里面,艺术歌曲后面德语名为“Lied”。实际上Lied是歌曲的总名,“这个词条的名下把歌曲分为三大类:Kunstied(艺术歌曲)、Volklied(民歌)和Kirchenlied(教堂歌曲)。可见把艺术歌曲简单称为Lied,是不免近于笼统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