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ppt

人教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

★单元线索 “正是在它的庇护下,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才得以排除顽固势力的重重阻挠,插足于传统文化的世袭领地,渐渐地扎下根来,并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对于‘中体’、‘中学’以强烈的对比、影响,并且最终卓有成效地改变了它们的面貌。”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参考资料: —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评价: 讲清其作为洋务运动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的作用及局限性。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必修2中已学习,再次强调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60至90年代末 三.维新变法思想: 教师解读“维新”概念: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 —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60至90年代末 三.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补充: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的利益和政治上的要求;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但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完整理论的理论体系,也并未付诸实施。强调在19世纪的60年代,中国思想界“维新”思潮与“中体西用”思想并存。 “事实上,大清帝国的实质性死亡是从甲午战争的失败开始的,这场灾难性的战争不仅壮大了它的对手,更要命的是,它让整个朝廷失去了国民的信赖和代表性,也失去了对地方上的控制力,这对于一个集权的帝制来说,无疑是颠覆性的。” 参考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康、梁维新思想的背景。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60至90年代末 三.维新变法思想: 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1)背景: ①政治基础: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 ②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③思想基础: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发展; ④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作为独 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三.维新变法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强调其对洋务运动、中国的民族危机、民族资本 主义及民族资产阶级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60至90年代末 三.维新变法思想: 2.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2)代表及主张: “维新变法”思想是本课重点,需将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宣传维新思想特点分别介绍。由于教材提供材料较简单,所以适当的补充了部分材料,帮助同学们掌握。其中,由于康有为两部著作原文较难理解,故选用今人对其地阐述。 三.维新变法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将西方政治学说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助孔子的权威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三.维新变法思想: 教师讲述:教材对梁启超的介绍内容不够丰满,仅提到他所发表的《变法通义》一文。对于维新思想的形成来说,梁启超的功绩,主要不在思想的创造,而在思想的鼓吹。从戊戌一直到20世纪之初,梁启超一直是舆论界的“骄子”。其文惊心动魄,一字干金。 三.维新变法思想: 严复最大的贡献,在于把西方的一些社会政治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其中尤以《天演论》影响最大。 材料1: 康有为思想引起极大震动,成为“思想界一大飓风”, 梁启超喻为“火山大喷火也,其大地震也。” --沈渭滨《百年戊戌变法研究回顾》 材料2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

文档评论(0)

chenchen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