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窑炉工艺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
1.1 陶瓷工业概述
国际上广义的“陶瓷”(ceramics)是包括所有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等)。国内则习惯使用狭义的陶瓷名词,即只包括陶器、瓷器等传统陶瓷和新型陶瓷。陶瓷品种繁多,按用途特征分为:日用陶瓷工业、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电瓷工业等。
1.2 陶瓷窑炉发展历史简介
一、陶瓷窑炉(ceramics kiln)的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phase):
古代陶瓷窑炉。是在手工作坊的经济下出现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窑炉是我国的景德镇窑和龙窑。
近代Ceramics kiln(1850—1950年)。是在英国
工业革命开始后,欧美近代工业发展中形成的。其中代表性的窑型有:倒焰窑及隧道窑。
现代Ceramics kiln(1950年至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代表窑型有:梭式窑,现代隧道窑及辊道窑。
二、有三个方面的进步Ceramics kiln技术迅速改观:
能源工业的进步
工业能源从非清洁燃料转变为清洁燃料。(世界许多工业摆脱了直接烧煤,过度到烧重油,以至轻油、发生炉煤气、焦炉煤气,直到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陶瓷工业也就在工业能源的这中进步中得益,陶瓷窑炉从烧煤、重油转变为烧煤气等。
耐火材料的进步
对于陶瓷窑炉来说,具有直接影响的耐火材料是:各种耐火纤维及其制品、高级合成原料轻质砖、重结晶SiC质制品、Si3N4结合SiC质制品等。这些材料使现代Ceramics kiln窑体及窑车全轻质化,并使窑具轻型化得以实现。
陶瓷工业烧成技术的进步
最值得提出的是60年代出现的高速烧嘴和明焰裸烧方式,使陶瓷窑炉中的制品得以十分均匀地快速生温,显著提高了产品品质,实现快速烧成。70年代末出现了辊道窑。
三、现代陶瓷窑炉的特征:
明焰裸烧方式;
使用清洁燃料(煤气),少数使用电热;
快速烧成;
内宽大,高度小;
使用高速烧嘴;
窑体窑车轻质化;
窑具轻型化;
模块装配式窑体结构;
计算机控制。
1.3 陶瓷的烧成过程及烧成制度
一、过程(是若干个物理、化学反应过程的综和,分五个过程)
1.物料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2.物料的运动过程;
3.气流流动过程;
4.燃料燃烧过程;
5.传热过程。
二、阶段
1、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产生的化学矿物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1)常温至200℃左右。结合水的排除。
(2)200℃至液相出现的温度。化学结合水的排除;有机物氧化;碳酸盐分解;晶型转化等。
(3)出现液相的温度至烧成温度在该温度下保温。液相产生—→固相溶于液相中—→有液相参加的新结晶物质的形成—→气氛与坯体物质的反应—→重结晶—→坯体烧结—→发生收缩致密化—→釉料熔融玻化
(4)烧成温度至液相凝固温度。有液相参加的某些变化的延续;液相粘度增大;析晶
(5)
液相凝固至常温。液相过冷凝固;晶型转化。
2、烧成过程中的状态:
(1)弹性状态:液相出现之前或液相凝固之后。此阶段如处理不当,会使坯体开裂:
①加热过快或冷却过快,造成坯体内外温差过大,内外膨胀不一致,由此引起的热应力达到了极限值;
②坯体内外晶型转化不一致而产生的应力达到了极限值;
③在结合水排除阶段,因坯体水分一般在临界水分以下,不会产生干燥收缩,但如水分较多,升温过快,水分蒸发过急,就会使坯体开裂。
(2)塑性状态:一定量液相出现或尚有一定量液相未凝
固。在此阶段,弹性状态下的应力受到液相缓冲可能减小或消失。但当存在较大重力负荷,或因坯体烧成收缩不一致时,坯体就会变形而成废品。坯体温度越高,其中液相粘度越低,就越易变形。
3.生烧(过烧):由于烧成温度不够高或过高,保温时间不够长或过长而造成的。表现为:
(1)生烧坯体烧结不够,坯体内物理化学变化不充分。
(2)过烧为坯体烧结过分,或发生不希望出现的变化(如气泡)并伴随有变形。
4.烧成制度
为了保证陶瓷产品的本质而不产生废品,提出以下三点基本工艺要求:
(1)各阶段应有一定的升温或升温速率,不得超过,以免坯体内外温差过大而形成破坏应力。
(2)在适宜的烧成温度下应有一定的保温时间,以使坯体内外温度趋于一致,保证坯体内外充分烧结和釉面成熟平整。
(3)在某些阶段应保持一定的气氛,以保证坯体中某些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例如:①有机物氧化阶段应当保持氧化气氛;
②为了使高价氧化铁还原成低价氧化铁,应保持还原气氛。
三、烧成制度:是根据工艺要求并考虑到热工技术等方面因素而制定的操作规程。
1、温度制度:是窑炉内制品温度随时间(或位置)变化的规定。温度应为制品的表面温度。
2、气氛制度:是窑炉内制品周围气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硕士研究生论文的选题与写作.ppt
- 2019年7月安徽省砀山县事业单位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试卷(含答案).pdf VIP
- 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pdf
- 中小银行上云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2024.pptx
- 证券从业人员证券投资基金基础知识题库与答案.doc
- 小学家长会英语老师课件.pptx VIP
- 第七单元《红楼梦》薛宝钗、林黛玉人物形象赏析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VIP
-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pdf VIP
- 春季学期《工业控制网络》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