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美术宗教
心灵的慰籍和寄托 ——宗教建筑 宗教建筑的价值意义:1.反映了当时宗教势力的强大。2.体现了劳动群众在虔诚的宗教感情驱使下进行的杰出艺术创作,为人类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化遗产。 课前准备: 婆罗浮屠 公元8——9世纪 印度爪洼岛 兰斯主教堂(1211-1290年 法国)法国哥特式教堂盛期的代表作.钟塔高101米,原是法国国王加冕教堂,以形体匀称、装饰纤巧著称. 科隆主教堂(1248-1880年 ) 德国科隆市北欧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两座塔楼高达152米). * 拜占廷建筑? 拜占廷是古希腊殖民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扼黑海咽喉。公元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迁都于此,改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为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都城,直到公元1453年被土耳其人所灭亡。公元5世纪—6世纪是帝国的极盛时期。 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 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罗马式建筑? 又译作罗马风建筑、似罗马建筑等。10世纪—12世纪流行于欧洲基督教流行的地区。它的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西面有一、两座钟楼。窗口窄小,且离地面较高,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它的贡献在于把沉重的结构与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起来,而且在于它首次成功地把高塔组织到建筑的完整构图之中。 其典型特征是拉丁十字布局,交错拱顶,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窗洞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窗户较小,内部空间的气氛阴暗而神秘。在门楣中心(门上方楣和拱间的部分)通常有取材于〈旧约〉,衬以异物和动物形象以及装饰浮雕,拉文纳的中心式建筑样式被仿效。 随着建筑的发展,中厅越来越高,为减少和平衡高耸的中厅上拱脚的横推力,并使拱顶适应于不同尺寸和形成的平面,它的贡献不仅在于把沉重的结构与垂直上升的动势结合起来,而且在于它在建筑史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高塔组织到建筑的完整构图之中。 哥特式建筑? 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世纪—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大大提高了教堂的高度并开拓了内部空间,在形式上,复杂而精致,密集而垂直的柱群,在视觉上产生了飞腾的效果,具有高耸峻拔、轻盈灵巧的特点。哥特式教堂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正门的立面有圆花窗(有人称“玫瑰窗”),教堂内部则广泛应用彩色玻璃窗画。不过,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在艺术风格上还稍有区别。 俄罗斯风格建筑? 具有俄罗斯民族特点的建筑。形成于公元十二世纪末。它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浑圆饱满的穹顶,称为战盔式穹顶。位于今莫斯科红场上的华西里·柏拉仁诺大教堂(1555年—1561年)便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世界三大宗教 印度桑奇大塔 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 公元前250年 桑奇大塔(直径32米、高12.8米) 这是中国古代旅印高僧称之为佛塔的一种早期的佛教建筑,印度称之为“窣(音“苏”)堵坡”。因此塔位于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附近的桑奇而得名。又因那里还有同类型的其他几个窣堵坡,而这一窣堵坡又最具有代表性,所以,该大塔又称为桑奇一号窣堵坡,也是中国古代佛塔的最早依据。它是一种半球形的建筑物,主要用于埋葬佛祖或圣徒的舍利子(骨灰和遗骨)和遗物。它的形式是从印度史前时代的坟冢演变而来的。它的半球体的直径为32米、高12.8米,立在4.3米高的圆形台基上。台基的直径为36.6米。塔顶有呈正方形的一圈石栏杆,围着一座托名佛邸的亭子,冠戴着三层华盖。半球体内层是泥土,外面是用砖砌的,里面埋藏着舍利盒。从窣堵坡的造型来看,它的构思比较原始,以半球体象征印度神话中孕育宇宙的金卵,半球体之上的伞柱象征宇宙之轴;三层伞盖代表佛、法、僧三宝,大塔周围的四座塔门标志着宇宙的四个方位。整个大塔的造型单纯、浑朴,完整统一,具有明显的稳定感和重量感,加上四周又有玲珑纤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