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紫云自治县“麻山”贫困现状调研报告
紫云自治县“麻山”贫困现状调研报告
紫云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伍 斌
二00九年四月六日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紫云“麻山”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机。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麻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大投入,推动“麻山”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紫云自治县的基本情况
紫云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安顺市南部、地处麻山腹地,属“两山”(麻山、瑶山)特困县份之一,属国家重点扶贫开发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东邻黔南州长顺县、罗甸县,南连黔西南州望谟县,西接本市镇宁自治县,北抵本市西秀区。全县国土面积2283平方公里,辖5镇7乡,223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1998个村民组,分布着2386个自然村(寨),全县总人口35.1万人,农业人口占94.56%。境内居住有苗族、布依族、汉族、彝族、壮族、侗族、瑶族等18个民族,其中苗族、布依族、汉族是紫云自治县的主体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3.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8.6%。其中苗族人口13.4万人,占总人口的38.5%;布依族人口10.16万人,占总人口的29.2%,其他少数民族人口0.34万人,占总人口的0.96%;农业人口30.88万人,占总人口的88.73%。全县耕地面积238594亩,其中:稻田99512亩,旱地139082亩,人均耕地面积0.69亩。
紫云地处麻山腹地,有6个乡镇属麻山地区,分别占全省麻山地区乡镇总数(24个)的25%,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的56.58%,总人口(32万人)的54.63%。境内最高海拔1681米,最低海拔623米,相对高差1058米,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比重大。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5.3℃,无霜期288天,年日照时数1440小时,年降水量1337毫米,雨热同季,冬春干旱严重,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
二、紫云自治县“麻山”的贫困现状
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1.60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351.62公斤;生产总值(GDP)118163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437元,县级地方财政收入6045万元。全县“麻山”片区有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6个,其中:一类重点乡1个,二类重点乡镇5个。“麻山”,因居住在这片岩溶地区的少数民族习惯种青麻和区域内山多如麻而得名。1956年曾发生轰动一时的“麻山骚乱事件”(闹皇帝)而备受关注。为加大对这一区域的扶持力度,解决这一区域的贫困问题,1994年建立“两山”(麻山、瑶山)扶贫试验区,由此掀起了“两山”扶贫攻坚的热潮。
“麻山”片区涉及紫云、望谟、罗甸、长顺、惠水、平塘6个县24个乡镇,属贵州“两山”(麻山、瑶山)特困地区。紫云自治县属“麻山”特困地区所涉及的主要县份之一。县内“麻山”片区面积122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3.4%,其中,耕地面积12.84万亩(田4.00万亩,地8.84万亩),涉及板当、水塘、猴场、宗地、大营、四大寨6乡(镇),124个村,1130个村民组,3.98万户,17.93万人,2008年末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5724户2.5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7251户3.42万人。 “麻山”片区地处偏僻,多在县与县之间交界的石山区、高山区地带,山高坡陡,地面切割深,交通信息闭塞,经济活动少、封闭,生存环境恶劣,严重缺土、缺水,缺乏生存条件,极度贫困,是贫困地区的代名词。
三、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以来“麻山”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扶贫资金的投入促进“麻山”社会经济的发展
多年来,扶贫资金的投入成为改善“麻山”贫困面貌、促进“麻山”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投入来源。自1988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类各渠道资金约5.14亿元,其中:1988年至1993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0.37亿元。1994年至2000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82亿元;2001年至2008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95亿元。这些资金的投入函盖了温饱工程、经济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林果业、水利电力、人畜饮水、交通道路、工业及加工业、教育、卫生、坡改梯、移民、小额信贷、劳动力转移培训、“麻山”地区干部农民培训等15个方面。其投入领域几乎函盖了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由于扶贫资金的投入面广量大,对促进“麻山”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年来扶贫资金的投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麻山”贫困地区的扶贫政策的支持。
(二)基本解决了“麻山”农民的吃饭问题。
通过扶贫资金的投入,结合科技兴农,实施温饱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实现杂稻普及、杂交玉米推广,实施坡改梯6。8万亩,粮食总产量从1988年的2.33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5.63万吨,是1988年的2.18倍。“麻山”农民人均占有粮由1988年的199公斤增至2008年的354公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