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危机四伏的童年莫里哀桑达克
[转载]危机四伏的童年——莫里斯·桑达克的绘本(2012-05-12 01:27:18)转载▼标签:转载分类:转载莫里斯?桑达克于2012年5月8日因病逝世,享年83岁。这位享誉世界的美国作家和儿童插图画家被称为“童画界的毕加索”、“图画书创始以来最伟大的创作者”。转载一篇蒲蒲兰转载自《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缅怀之余沿着桑达克的路去思考。他为经由儿童世界变为成人的我们,提供了了解自己,了解那些尚处童年之中的孩子的重要通路。原文地址:危机四伏的童年——莫里斯·桑达克的绘本作者:蒲蒲兰转自:三联生活周刊 11年第41期绘本大师:莫里斯·桑达克真正塑造我们的,是那个我们很少有人有勇气去面对的孩子——那个远在教化到达你的心灵之前,没有耐心的、索取无度的孩子,那个想要爱和权利,又总是嫌不够,总是在生气和哭泣的孩子。——莫里斯·桑达克 在最新一期《名利场》上看到莫里斯·桑达克的照片。一片阴郁的丛林里,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拄着拐杖,眉头紧锁,一只同样衰老的德国牧羊犬相伴左右。他的新作《Bumble Ardy》,主角是一头猪,9岁了还没过过一次生日,于是给自己办了一次盛大的生日化装舞会。 又是一个孤独的、不快乐的男孩——桑达克永恒的主人公。他们是彼得·潘的对立面。事实上,如果你真的了解彼得·潘,会发现那根本不是一个不想长大的男孩,而是对死亡迷恋,对“活着”怀有深深的恐惧。 危机四伏的童年 在儿童绘本作家中,桑达克绝对是一个怪胎。他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吓唬小孩子。在他的绘本里,孩子总是被置于各种危险的境地。《野兽出没的地方》,小男孩麦克斯虽是野兽之王,但随时有被野兽吃掉的可能性;《厨房夜狂想曲》,小男孩米奇被厨师误当成牛奶,差点在烤箱里烤成蛋糕;《在那遥远的地方》中,女婴米莉被5个小鬼绑架,而她的姐姐一开始根本不想救她。 在他看来,童年是人生最没有安全感的一个阶段。你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甚至不能指望父母。《在那遥远的地方》中被绑架的米莉,是照着20世纪30年代查尔斯·林白的幼子画的。林白之子绑架案发生之时,桑达克才4岁。如果一个孩子,父亲是飞跃大西洋的国家英雄,母亲是世界公主,家中有德国牧羊犬守护,居然还被人绑架和杀害,那么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还有什么指望? 桑达克曾说,他的一生只纠结于一个问题:孩子是怎么活下来的? 在他的绘本里,他能提供的唯一武器是白日梦、幻想、疯狂的想象力——创造一种假的生活来保护自己。 《野兽出没的地方》,在对妈妈的愤怒中,麦克斯的房间长出一片树林,藤蔓爬满天花板,四壁变成旷野,汪洋大海上漂来一只“麦克斯号”小船。他扬帆起航,过了一夜又一天,过了好多个星期,过了几乎一整年,一直去到野兽出没的地方…… 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故事,是在北京的红泥巴儿童绘本书店里。店主阿甲从一堆五颜六色的绘本中挑出这本书,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这本书他大概给小朋友读过无数次了,但还是一脸沉醉的样子。我在心里嘀咕的是,就18页画,十来句台词,至于要花8年的时间吗?后来,这本书翻久了,渐渐体会出其中青橄榄般的余味。不仅画面充满隐喻与符号,连文字的起承转合也有着梦一样的特质,好像作者真的抓住了某个我们意识不到的宇宙。 不久前看到一篇论文,谈到《野兽出没的地方》的许多细节,与心理学的最新研究不谋而合,比如人对时间的感受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通常会感觉自己是在时间中穿行,而不是时间向你走来,而感觉自己在时间中行走本身也会引发愤怒的情绪。难怪当麦克斯到达旅程的终点,直接与自己内心的野性相遇。 就像桑达克绝大部分的绘本故事,当主人公回到现实的时候,大都获得了某种程度的平静与和解。按照心理学的解释,这是孩子通过想象,将创伤性的经验转化成生存和成长的正面能量。所谓“没有杀死我的,让我更强大”。 多年来,探讨桑达克绘本的心理学论文堆积如山。在心理学家看来,桑达克最大的成就,是让我们真切地看到儿童内心强烈的挣扎,那些被压制的,或者无从表达的,对于自己,对于所爱的人的焦虑、恐惧、愤怒。在萨尔玛·莱恩(Selma G.Lanes)所著的《莫里斯·桑达克的艺术》一书中,桑达克也这样总结自己的三部曲——《野兽出没的地方》、《厨房夜狂想曲》和《在那遥远的地方》: “它们都是同一主题的变化:孩子如何控制不同的情绪——气愤、无聊、恐惧、挫败、嫉妒——并设法接受人生的事实。” 但是,关于世界的真相,人生的事实,告知多少才算合理?一个孩子需要知道多少,才能准备好面对这个世界?当真相摧毁信仰、摧毁希望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对儿童才是不合适的?这些问题曾经深深困扰着桑达克。虽然他的每个故事都以大团圆结局,又总是忍不住留下一个危险的尾巴。当麦克斯从野兽之国归来,发现妈妈已经为他准备好晚餐,而且还是热的。就最后一个词应该是“热”(Hot),还是“暖”(War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