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药药理学》笔记供参习.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药理学》笔记供参习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药学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药: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用于预治疾病的天然药材。机体:指人体,动物体积病原体。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中药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中药药效学:使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中药药动学: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载体类的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过程及其特点。中药药理学的任务:(1)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2)中药药理学研究要与中药临床应用研究密切结合,为提高中药疗效促进中医药应用科学的发展作贡献(3)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4)参与开发中药新药、发展新药源。中药新药开发的基本条件:以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可控性。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的分支学科。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新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现代中药药理学(即利用动物试验,科学的分析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以及作用的物质基础)开始于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学者陈克恢等对中药麻黄进行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发现麻黄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碱,如麻黄碱。麻黄碱具有拟肾上腺素作用。第二个高峰时期大约在20世纪50-80年代。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在国家和行业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有了更为广泛和升入的发展。中药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标志性成果有丹参、川、冠心II号方活血化痰作用研究,延胡索镇痛镇静作用研究,桔梗及满山红祛痰镇咳作用研究,清热解毒药抗菌抗病毒作用研究等。黄连、苦参的抗心律失常作用,雷公藤的免疫预治作用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也是中药学的主要理论,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中药中药主成部分。 中药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性(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以及有毒和无毒。 中药的四性: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他反应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趋向,是说明中药性质的概念之一。四性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 中药四性的现在研究,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功能等的影响进行研究。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 如钩藤、羚羊角等具有抗惊厥作用;黄芩、栀子、苦参等具有镇静作用;金银花、板蓝根、连翘、穿心莲、知母、栀子柴胡、葛根等具有解热作用;五味子、麻黄、麝香等具有中枢性范围内作用 2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 温热性的温肾助阳方药(熟附子、肉苁蓉、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黄氏、山药、熟地黄、何首乌、当归)治疗后能纠正“甲低”阳虚证模型大鼠的低体温、慢心率和昼夜异常变化。中药四性对植物神经的递质、受体以及环核苷酸水平也有明显的影响. 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中药四性可明显影响机体的类分泌系统功能。长期给予动物温热药可使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增强。而寒凉药则使这些内分泌系统功能受到抑制。 4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寒凉药或温热药可通过影响垂体-甲状腺功能和细胞膜纳泵(NA+,K+ -ATP酶)活性,而纠正热证或寒证异常的能量代谢。 主要的抗肿瘤中药有:喜数、野百合、鸦胆子,三尖杉、长春花、青黛、冬凌草、山豆根、肿节风、藤黄、搬蛰、山慈菇、龙葵、穿心莲、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白英、半枝莲等 五味的现代研究辛:多含挥发油,其次是苷类与生物碱。苦:多含生物碱和苷类。甘:多含氨基酸、糖类、苷类和维生素等营养性成分。酸:多含鞣质和有机酸。咸:多含碘和无机盐。归经中药药效与归经:肝经:抗惊厥;止血。大肠经:泻下。 中药药动学与归经:3H-川芎嗪:肝、胆囊。注意分布多有靶器官和中毒器官的不同。 中药微量元素与归经:补肾助阳:Zn、Mn、Fe。肝经:Zn、Mn、Cu、Fe。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毒副作用(中药毒性的种类):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肝肾的毒副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系统:品种与产地:“道地药材”采收与贮藏:人参、金银花、丹参、青蒿、薄荷、泽泻等很多中药的药理作用与药物的采收季节有很大的关系;药材储藏的温度、湿度、时间等也对中药的药理作用有明显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附子、芍药、半夏、首乌。增加药效:延胡索、杜仲。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大黄(生、熟)制剂与煎煮方法:煎煮方法和条件:先煎、后下、分煎、合煎等---如大黄配伍与禁忌: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禁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