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专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胰腺炎专题

胰腺炎专题 中国慢性胰腺炎临床流行病学及内镜治疗现状 金震东,现为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炎症,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中国慢性胰腺炎临床流行病学 1994年5月至2004年5月的10年间,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项以医院为基础的多中心调查,共纳入22家医院的1994例慢性胰腺炎患者。 调查发现:① 近10年我国慢性胰腺炎病例数逐年增加,人群发病年龄在5~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9±15.0)岁,高峰年龄为60岁左右,男女性别比例为1.86∶1。② 酒精摄入过量是中国慢性胰腺炎最主要的致病因素。长期过量饮酒、胆道疾病和急性胰腺炎病史为主要病因,且酒精摄入过量所占比例已超过胆道疾病,成为主要病因。③ 腹痛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占所有症状的76.8%。④ 并发症以胰腺假性囊肿最常见。⑤ 逆行内镜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慢性胰腺炎诊断的金标准,超声胃镜(EUS)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与ERCP相似。⑥ 内镜治疗并未普及,只有16.8%的慢性胰腺炎患者接受内镜治疗。⑦ 中国小儿慢性胰腺炎最常见类型是特发性慢性胰腺炎。 中国慢性胰腺炎内镜治疗现况 目前国际上开展的内镜治疗,在我国较大规模的医院都能开展,李兆申教授等对长海医院内镜中心近两年内镜治疗的情况进行了以下一系列相关调查。 胰管结石 一项纳入17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显示,内镜治疗胰管结石成功率达81.9%,90%的患者腹痛缓解。 胰管支架 在塑料支架治疗后仍呈现胰管顽固性狭窄的4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中,进行金属支架置入,随访6~29个月。发现患者症状均有缓解,无腹痛复发。 胰腺假性囊肿 EUS引导下行假性囊肿经胃壁引流,研究纳入2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1.2个月。结果发现总有效率达86.3%,5例患者出现轻度并发症,3例出现重度并发症。 胰腺分裂 对因胰腺分裂而接受标准支架治疗的13例患者进行14.8个月的随访发现,除了1例支架移位外,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均较为明显。 儿童慢性胰腺炎 32例患儿参加随访,平均年龄14.4岁,平均随访39.2个月,总有效率达84.6%。 既往研究显示,外科治疗后患者腹痛完全缓解率高于内镜治疗组,且对于慢性胰腺炎胰管梗阻,外科引流亦比内镜治疗更为有效。那么内镜医师该如何提高慢性胰腺炎的疗效呢?我们目前的观点是:① 入选合适的患者;② 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和内镜治疗胰管结石;③ 发明更有效的内镜附件和支架;④ 提高ERCP成功率;⑤ 开展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胰腺炎及其遗传学 Markus M. Lerch,现为德国Ernst Moritz Arndt大学胃肠病学系教授,国际胰腺病联合会主席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胰腺炎症,以进行性和不可逆的形态学改变为特征,其典型表现为腹痛和胰腺功能永久性损害 胰腺炎患者中1%~5%患有单基因疾病。 在西方国家中,酗酒被认为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遗传性胰腺炎是一种与阳离子胰蛋白酶原基因突变相关的遗传性疾病,其发病外显率约为80%。遗传性胰腺炎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胰腺炎,并进展为慢性胰腺炎,通常在幼童时期起病。遗传性胰腺炎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故推测它可能是由于某种单基因缺陷,影响了保护胰腺功能的关键性组分而导致发病。 胰蛋白酶基因突变是慢性胰腺炎患者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对年龄小于25岁的患者即使没有家族史,也应当进行基因检测。 1996年Whitcomb等在7号染色体 (7q35)阳离子胰蛋白酶原基因第3 外显子上发现了一个单基因点突变,并证实其与遗传性胰腺炎的表现型相关。在5个遗传性胰腺炎家系中,发现所有发病者和相关基因携带者均存在此种突变,而那些因婚姻进入这些家族的个体及无关的140例个体中均未发现该突变。目前,已有更多胰蛋白酶原基因突变的报告,其中R122H突变是最常见的一个。 SPINK-1基因突变在亚洲慢性胰腺炎患者中最常见,但它并不改变胰蛋白酶原基因突变相关的遗传性胰腺炎的病程。 在发现胰蛋白酶原基因突变与慢性胰腺炎相关后不久,Witt等发现SPINK-1基因突变与儿童特发性慢性胰腺炎相关。在没有胰腺炎家族史以及缺少典型慢性胰腺炎危险因素的患者中,经常会检测到SPINK-1基因突变。SPINK-1被认为是抑制胰腺胰蛋白酶的第一道防线。 CFTR基因突变使胰腺炎危险度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