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修补术后同期脐重建的护理研究.doc

脐疝修补术后同期脐重建的护理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脐疝修补术后同期脐重建的护理研究

脐疝修补术后同期脐重建的护理研究 综述 关键词:脐疝;无张力修补术;脐重建;护理 脐是脐带脱落后形成的瘢痕,是人体唯一自然存在的瘢痕[1],是腹前壁中部三维立体的窝状结构[2]。由于脐不是生命所必需的解剖结构且部位隐秘,长期受到人们的忽视。脐疝是肠管经脐环向脐部突出于体表的皮下疝[3],多见于儿童,成人脐疝较少见,其发病率占所有腹壁疝的6%[4],其病因除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结缔组织薄弱外,主要是腹内压增高的因素持续存在,如多次妊娠、腹水、便秘等。长期以来,脐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结构,在腹部切口疝及脐疝手术时常被任意破坏甚至被切除,造成部分人无脐。近年来,由于社会观念的转变,脐暴露的机会日益增多,其在腹部乃至全身的美学作用逐渐凸现出来[5],因此,因手术造成无脐的那部分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对脐的需求日益强烈,脐重建也就日益提到外科医师及整形美容医师的工作日程上来。众所周知,良好的护理对于疾病的快速康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对于脐疝修补术及脐重建术后病人的康复也不例外,现就脐疝修补术后同期脐重建中护理工作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综述如下。 1 脐疝的外科术式 1.1 脐疝修补术 脐疝的疝内容物多为大网膜,且成人脐疝不能自愈,并存在嵌顿的危险,故应积极手术治疗。成人脐疝常用的经典术式为Mayo手术,Mayo手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总的来说,Mayo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感染率较低,并发症少,但是复发率较高,可达10%-20%[6-8],其原因可能在于Mayo手术局部缝合腹部时张力较高[9]。Lichtenstein于1986年首先提出了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 hemioplasty)的概念,即以人工合成材料修补腹壁缺损[10]。1989年Rutkow和Rubbins首先开始采用网状圆锥形材料及补片实施疝环充填式张力疝修补术[11],真正开始将无张力疝修补术这一新技术应用于临床。随后,国外多个医疗中心陆续开展了脐疝的无张力修补术[4,6],紧接着,国内的一些医疗单位引进了这一新技术并逐渐在临床工作中开展起来[12,13]。根据国外一项多中心的统计资料分析[7],无张力脐疝修补术的复发率仅为1%,而传统的Mayo手术的复发率却高达11%,但其缺点在于手术操作较复杂,手术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易于感染等。有研究指出[14],对于腹壁缺损较小(≤3cm)的脐疝患者宜采用操作相对简单的Mayo手术,而对于腹壁缺损较大(≥5cm)的患者最好采用无张力脐疝修补术。目前主要用于脐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人工合成材料包括聚丙烯补片、聚四氟乙烯补片、聚丙烯与聚四氟乙烯复合补片、聚酯补片及金属网补片等。 护理工作在脐疝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对欲行脐疝修补术的患者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并对面临脐重建的患者适当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减轻病人痛苦,防止严重后果,加快病人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脐疝患者采用复合材料补片行无张力修补术,术前认真评估患者,做好心理、呼吸道和肠道护理,合理用药,行腹腔扩容、腹壁顺应性锻炼;术后做好饮食护理,防止感染,预防腹内压增高,严密观察心肺功能。总之,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2 脐重建术 Park[15]认为脐缺失是引起关注形体美的成年人尤其是女性青年心理障碍的一个病因,脐缺失使人感到不快,觉得羞耻,不愿意在游泳、体检及公共浴池暴露脐,不敢穿显露脐的服装,严重者造成精神抑郁。临床治疗脐疝,无论是传统组织修补的Mayo手术还是无张力修补术,几乎均切除原脐。手术虽治愈了脐疝,但却造成病人的脐缺失,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而脐疝修补术后同期脐重建正好解除了患者的这一顾虑,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大提高。1975年,Borges[16]创用两侧四边形皮肤切除结合局部皮瓣的方法成功完成了2例脐缺如患者的脐再造,虽然新脐外形不太美观,但却促进了脐重建的发展。此后,数十种术式相继被报道[17],具体术式详见表1. 表1 脐重建术式的发展 创始人 时间 手术名称 Kirianoff TG 1978 Y形切口三皮瓣法 Jamra FA 1979 双“V-Y” 皮瓣法 Matsuo K 1990 耳廓软骨皮肤移植再造脐 Itoh Y 1992 锥形皮瓣法 Miller MJ 1993 “虹膜式”脐再造法 Sugawara Y 1995 单三角皮瓣法 Onishi K 1995 午餐盒式法 Baack BR 1996 反向双Z整形术 Yotsuyanagi T 1998 双旋转皮瓣法 Park S 1999 双椭圆法脐再造法 Shinohara H 2000 “C-V” 皮瓣法 Hatoko 2002 全厚皮片移植法 脐的重建首先要准确定位脐在腹壁的位置,否则术后脐偏离正常位置,

文档评论(0)

you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