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语文供参习
作者: 王新梅 单位: 金胜中学 联系地址: 晋源区金胜中学 联系电话:邮编:030021 教师简介:
王新梅,晋源区金胜中学语文教师,从教20年。任教以来兢兢业业,曾获“太原市高水平骨干教师”称号,“太原市语文教师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二等奖,晋源区第六届“教学能手”称号,晋源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竞赛”一等奖,晋源区“初中语文说课比赛”二等奖,晋源区“中华魂”演讲比赛优秀辅导员奖,“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写作指导一等奖等荣誉。人生格言: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单元教学设计首页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生教学目标
2.神奇的大漠
狰狞的大漠
(设计解说:这个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整合信息、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整体感知,了解沙漠奇观
【学生行为】
1.自读课文,圈点批注以下内容:
(1)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3)在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样的印象?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4)请从文章中勾画出可以提示文章思路的句子。
(5)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可以表达最准确、最生动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设计解说:这个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词语积累,谁与争锋。
【学生行为】抢答词语,积累词汇。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词语练习题目,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
读一读,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僧侣 玄奘 戳穿 蜃楼 戈壁 蔚蓝 万顷 倒映 折光
举目远看 鬼怪离奇 不胜其苦 单枪匹马 光怪陆离
渴不可耐 欢天喜地 空中楼阁 海市蜃楼 汪洋万顷
(设计解说:这个设计的目的是锻炼学生养成积累运用语文词汇的习惯。)
3.整体把握,了解沙漠奇观。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畅谈初读课文的收获。
学生交流明确:课文主体部分为第4段和第5段,主要描述了两种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是“魔鬼的海”(“海市蜃楼”),二是“鸣沙”。
四、思考探究,揭秘沙漠奇观
魔鬼的海(海市蜃楼) 鸣沙
问题呈现:
1.这些奇怪现象的成因是什么?
2.你能为这两种现象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吗?
3.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的?
【学生行为】学生仔细研读第4、5两段,自主思考,然后小组之间互动交流。
学生达成共识。
教师点评并予以学法指导:准确理解说明文中的科学概念,是说明文阅读的重要内容。为科学概念下定义,要求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能揭示出概念本质特征的关键信息,并以判断句的形式整合信息。关于科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应包括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包括它的成因等。
(设计解说:这个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欣赏品位,科学性和文学性共赢
1.聚焦科学性,说出你的真见解。
教师创设谈话情境:本文是一篇介绍沙漠奇怪现象的事理说明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作品的科学性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学生行为】学生各抒己见,展示讨论成果:
示异释疑见逻辑
条理清晰见严密
语言准确见严谨
道理分明见智慧
方法得当见笔力
教师评点学生活动成果,鼓励之余,揭示学习方法。如对语言的揣摩,可运用“删除辨异法”,先删除一些关键的修饰语或限制语,然后把删除后的句子和原来的句子相比较,辨析两者的差异,从而确定该词语是否准确、鲜明。
2.聚焦文学性说出你的真感受。
教师创设谈话情境:作为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没有枯燥生硬的说理,没有故弄玄虚的高深理论,没有艰涩难懂的科学术语,而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清楚,说明白,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你对此的感受。
【学生行为】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感受,展示讨论成果:
善于激趣。文章开端没有直接介绍沙漠里的两种奇怪现象,而是引用古代典籍里的亲身到过沙漠的人的故事,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善于启思。一个个设问句的运用,引领读者沙海探秘。从一般事理的角度对古人沙海印象进行分析,容易让人接受。
善于引用。对“魔鬼的海”成因的解释,作者引用了拿破仑东征中孟奇答疑的故事,在科学的说理中增加了丰富的趣味性,读来使人轻松愉快。
教师总结:本文作为一篇科学小品,具有较强的文艺色彩:文笔既有说明文的朴实准确,又有文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兼用说明、记叙、议论表达方式;内容丰富,涉及光学、声学原理,法显、玄奘、孟奇的故事及自己的经历;运用设问、比喻、引用等多种手法,极富趣味,值得读者体味。
六、E网淘宝,沙海探秘
教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