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复旦大学校医院 胡贯中 EMAIL:huguanzhong8@163.com 传染病定义 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 传染源定义 体内有病原体存在,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 ? 传染源分类 (1)病人 (2)受感染的动物 (3)病原携带者 ? 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经不同方式到达易感者所经过的道路称为传播途径。 (1)空气传播:肺结核、SARS、流感、麻疹、白喉等 (2)经血传播: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 (3)经水传播:血吸虫病、伤寒、霍乱、甲肝 (4)饮食传播: 菌痢 (5)虫媒传播:疟疾、丝虫病、乙脑(蚊、蚤等) (6)土壤传播:芽孢--- 破伤风、炭疽杆菌 ?易感者 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的人。 易感性与年龄、职业、性别、免疫水平等有关。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条件) 1. 传染源 2. 传播途径 3. 易感者 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者 切断其中任一环节,流行即可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1989年施行,2004年修订) 法定传染病 的分类:3类 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2种) ????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25种) ???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10种) 2008年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2009年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2013年,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目前我国的法定传染病合计39种 甲类(2种)、乙类(26种)和丙类(11种) 2015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 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为470.35/10万,死亡率为1.23/10万。 全国共报告甲类传染病(霍乱)发病率为0.001/10万. 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23.6/10万,死亡率为1.22/10万。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0.47%,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8.55%。 丙类传染病中,报告发病率为246.76/10万,死亡率为0.01/10万。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 ?病毒性肝炎分型 ? 乙型肝炎 HEPATITIS B 传染源 (一)病人 乙肝的潜伏期一般为50~150天,平均为60~90天。 急性期病人是危险的传染源;无黄疸型肝炎是重要的传染源;慢性乙肝病人,也是重要传染源。 (二)HBsAg(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HBsAg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一)血液传播 被HBV污染的血制品通过输血使受血者多数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HBV。 (二)垂直传播 主要是母婴传播。我国现有HBsAg阳性者中,约85%通过母婴传播。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母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