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古代戏曲.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古代戏曲.ppt

第六章 古代戏曲 一、古代戏曲概述 (一)古代戏曲的发展与体制特征 1.古代戏曲的起源发展 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戏曲艺术中大致包括文学剧本、戏曲音乐和舞台美术三个部分。中国文学、音乐和美术的深厚积累为中国戏曲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元代的戏剧舞台上演出的是以唱北方曲调为特色的北杂剧和唱南方曲调为特色的南戏。元代中叶前,北杂剧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戏剧形式。元中叶后,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江南地区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 一些北方作家参与了南戏声腔的改造和剧本的编写,使南戏吸收了北杂剧的一些优点后在艺术上进一步成熟,迅速发展起来。至元末,南戏已经更为成熟,产生了《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和《琵琶记》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北杂剧形成的时间大约是在13世纪上半叶。即北曲杂剧从金代杂剧中独立出来与院本分开,是发生在金元之际,这和金章宗时期(1189—1208)诸宫调的繁荣是分不开的。诸宫调为元杂剧提供了较为成熟的联套方式和叙述方式,为元杂剧的形成奠定了音乐和叙事基础,而元杂剧已是完全成熟的戏剧形态。 2.古代戏曲的体制特征 中国戏曲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了多种样式,尽管它们的审美风格各不相同,但还是有一些共同的艺术特征。概括而言有三个方面:综合性、写意性、技艺性。 写意性表现在舞台表演的程式化、时空处理的自由化和人物表演的行当化三个方面。 (二) 元代杂剧 1.元杂剧的产生和分期 元杂剧在元代前期就已经很兴盛了,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它给中国传统的文化带来了一些“异质”因素,使社会思想较多地摆脱了传统规范的束缚,从而造成了有利文化发展的效果。 其次,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戏曲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成为元杂剧繁盛的物质文化土壤。再次,元代对土人的轻视,其制度规定导致了士人仕进之路非常艰辛。 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初期自蒙古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34—1294);中期自元成宗元贞元年至元文宗至顺三年(1295-1332);晚期为元顺帝统治时期(1333—1368)。 2.元杂剧主要作家作品 元杂剧初期的作家和作品见于《录鬼簿》的著录,五十六位“前辈”作家全部是北方人,包括关汉卿、白朴、郑廷玉、高文秀、纪君祥、石君宝、马致远等一大批优秀作家。 前期的作品大约可分为四种类型:历史剧、社会剧、公案绿林剧和婚恋剧。历史剧作品有《单刀会》《赵氏孤儿》《梧桐雨》《汉宫秋》等。社会剧作品有《窦娥冤》《潇湘夜雨》《秋胡戏妻》等。 公案绿林剧在元代前期剧坛非常多,如公案剧中的《鲁斋郎》《陈州粜米》《蝴蝶梦》等,绿林剧中的《双献功》《李逵负荆》等;婚恋剧有《曲江池》《青衫泪》《张生煮海》《柳毅传书》等。这一时期的剧作家最主要的有关汉卿、白朴、高文秀、纪君祥、马致远等。 关汉卿其社会剧以《窦娥冤》思想成就最高,其爱情风月剧以《救风尘》《望江亭》等为代表,其历史剧以《单刀会》《西蜀梦》等为代表,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黄粱梦》。 元杂剧发展到中期,文人剧的著名作品有《荐福碑》《王粲登楼》《范张鸡黍》《扬州梦》等。爱情剧王实甫的《西厢记》,其他优秀的爱情剧还有《倩女离魂》《梅香》《两世姻缘》《举案齐眉》等;马致远,《岳阳楼》《黄粱梦》《任风子》等为其代表作。 这类作品还有《陈抟高卧》《七里滩》《铁拐李》等。郑光祖倩女离魂》《王粲登楼》为其代表作。 晚期元杂剧主要作家有金仁杰、范康、萧德祥、秦简夫等。钟嗣成的《录鬼簿》、夏庭芝的《青楼集》和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代表性作品有:秦简夫的《东堂老》《赵礼让肥》,萧德祥的《杀狗劝夫》等。此外还有历史剧《孟良盗骨》《风云会》,神仙道化剧《城南柳》《升仙梦》等。 (三) 明清传奇 1. 明清传奇的演变发展 “传奇”的本意是指记述奇人奇事。唐宋人用“传奇”指称一种小说体裁。从宋代至清代,小说、诸宫调、北杂剧、南戏都曾被人称为“传奇”。明清以来称“传奇”者,一般是指一种特殊的戏曲体裁。 和杂剧的衰落相反,明代南戏经过明初百余年的民间酝酿,随着南戏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流播全国,至嘉靖、隆庆时期,声腔愈变愈繁,相应的是创作的兴盛。 文人加入南戏的创作队伍,使南戏的剧本体制不断规范,音乐体制也逐渐格律化,剧本中的民间性逐渐减少,而文人趣味则逐渐增加。 嘉隆时昆山人魏良辅在吸收南北曲诸腔长处的基础上,改革了昆山腔,彻底改变了南曲“随心令”的民间风格。梁辰鱼按照改选后的昆山腔创作了《浣纱记》。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