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疱性皮肤病1精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增殖型天疱疮 基底层上松解,但多轻微,而鳞状上皮增生显著; 炎症浸润明显,表皮内脓肿常见; 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 落叶型天疱疮 水疱发生在颗粒层及其下方,形成刺细胞松解、裂隙与大疱; 陈旧皮损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 颗粒层内棘细胞松解形成角化不良的谷粒细胞; 真皮内嗜酸性粒细胞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 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 红斑型天疱疮 血清中存在天疱疮抗体、抗核抗体; 表皮棘细胞间IgG和C3沉积; 面部等暴露部位基底膜带存在IgG和C3线状沉积。 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 正常皮肤或红斑上发生松驰性水疱、大疱,壁薄易破,形成糜烂面、结痂,常伴粘膜损害,尼氏征阳性。 疱液疱底涂片查到棘层松解细胞。 组织病理主要为表皮内水疱和棘层松解。 免疫病理示棘层细胞间有IgG、C3或IgA呈网状沉积。 诊断 大疱性类天疱疮:老年人,疱壁紧张,尼氏征阴性。组织病理为表皮下水疱。免疫荧光基底膜带有IgG、C3呈线状沉积。 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儿童和成年人,弧形或环形排列的紧张性水疱、大疱,尼氏征阴性。组织病理表皮下水疱。免疫病理IgA呈线状沉积于基底膜带。 疱疹样皮炎:中青年,以水疱为主的多形性损害簇集成群或呈环状排列,疱壁紧张,尼氏征阴性,瘙痒剧烈。组织病理表皮下水疱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病理示真皮乳头层有IgA、C3呈颗粒状沉积。 天疱疮口腔粘膜损害需与阿弗他口腔炎和扁平苔藓鉴别。 鉴别诊断 治 疗 ——以阻断自身免疫性损伤为核心 一般治疗: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输血浆或鲜血。 局部护理:预防感染 系统用药:首选糖皮质激素,次选其他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氨甲蝶呤、环孢菌素、雷公藤多甙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等。 其他疗法:血浆置换等。 治疗 首选治疗 糖皮质激素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剂量 泼尼松剂量0.5~2mg/公斤体重·日 病情未控制可加量或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直至控制病情 病情平稳1周后逐渐减量 皮损消退后可小剂量泼尼松(≤7.5mg/d),长期维持,直至停止治疗。 常用药物: 强的松与强的松龙:口服 氢化可的松:用于急性期迅速控制病情 甲基强的松龙:口服或静脉给药 治疗 并发症的治疗 主要为使用大剂量激素引起的并发症 感染:肺部感染,皮肤感染 类固醇糖尿病 类固醇性高血压 消化性溃疡与消化到出血 精神症状 治疗 次选治疗 主要选用的免疫抑制性药物 环磷酰胺:600~1000mg,每月一次,静脉注射。 其它免疫抑制性药物 硫唑嘌呤:50~200mg/d。 甲氨蝶呤10~25mg,每周口服一次 环孢素A2~5mg/(kg.d) 治疗 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指针: 单独使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不能够控制病情,增加剂量受限。 存在长时间应用大剂量使用激素的禁忌症,如近期感染、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等。 使用激素病情得到控制,但是需要很高的维持剂量,减量困难。 治疗 静脉注射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 既能抑制天疱疮抗体的致病作用和炎症介质的产生,又能作为调理素中和病原微生物。 剂量≥400mg /(kg.d),连续3天一疗程,一个月左右可重复使用。 治疗 其它治疗 辅助用药:补充钙、钾等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及热量; 病情控制后定期随诊,调整药物剂量,及时控制合并症与并发症。 ? 治疗 局部治疗 清洁治疗:1:8000高锰酸钾溶液泡浴,清除分泌物、结痂及微生物; 使用扑粉、膏剂、油剂等保护皮肤和口腔、眼睛、外阴等粘膜; 防治感染。 病例 患者女性,22岁,汉族,已婚。 主诉:口腔溃疡1年,全身红斑、糜烂3个月,加重2周。 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口腔出现溃疡,伴持续性烧灼样疼痛,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口腔溃疡”,给予青霉素、维生素C、地塞米松5mg/d治疗1.5个月,效果差。 3个月前腹部出现红斑、水疱、糜烂、渗出,伴有烧灼样疼痛及瘙痒,迅速累积胸部、背部、双上肢,就诊于山东省皮肤病医院,行组织病理及免疫荧光检查,诊断为“天疱疮”,给予泼尼松40mg/d治疗,效果差,仍有新发红斑、水疱,瘙痒、疼痛加重。与我院就诊,门诊以天疱疮收入院治疗,住院期间给予甲强龙120mg/d,环孢素300mg/d,治疗好转后出院。继续应用甲强龙80mg/d,美卓乐24mg/d,环孢素300mg/d,1周后复诊美卓乐减为8mg/d,环孢素300mg/d治疗,皮疹控制可,无新发皮疹。2周前自行停用环孢素治疗,皮疹逐渐增多,面部、躯干出现散在分布红斑、水疱,水疱易破形成溃疡面;1周前于我科门诊就诊,调整为甲强龙80mg/d,美卓乐24mg/d,环孢素300mg/d,效果不佳,仍有新发皮损。2天前复诊调整为甲强龙120mg/d,美卓乐24m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