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的清真寺.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元时的清真寺.doc

宋元时的清真寺   宋元以后,中国对外贸易的重心,从陆上逐渐转移到海上,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发展,延续大陆丝绸之路的辉煌。除了中国的传统物产,茶与丝绸,瓷器的崛起成为贸易的大宗。   宋代设立了专门管理海上贸易的市舶司,制定了管理制度市舶条法。在中国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上,分布着许多优良海湾,历史上逐渐形成一些著名的港口城市,自北而南有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厦门、广州、湛江、北海等等。宋高宗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这点在其他史籍中都得到了印证,崇宁大观时期,市舶每年收入为110万单位。绍兴元年、绍兴七年、绍兴十年都达100万单位,绍兴二十九年达到200万缗。   两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规模已经非陆上丝绸之路所能企及,上海在海上的贸易也由此繁盛,但更多的是转口贸易。所以,上海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链接点。   元代上海为县治时,全国市舶司只有七处,上海、澉浦、杭州、庆元、温州、泉州和广州,上海就是其中之一。上海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贡献,从目前的史料看,虽比不上当时的广州和泉州,但是其内陆运输的繁盛和城市的规模,以及涉外机构的建立,都足以证明间接的海外贸易的规模。由于上海在鸦片战争后,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更新日益频繁,文化遗存消失过快,我们很难找到宋元繁盛时期的更多的遗物。   但历史还是给我们留下了线索。在松江城西马路桥堍缸甏行内,有一座元代的清真寺,松江真教寺是一座至今保留完好的伊斯兰教的遗迹,为上海地区目前可考的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   松江真教寺(松江清真寺的旧称)最初创建于元朝至正年(1341-1368),由郡守达鲁花赤创建,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另一说,是1295年西域穆斯林纳速刺丁镇守松江时创建,那就更早了。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敕令重建。   据记载,明代时经过三次扩建和修缮,明洪武间寺倾,永乐五年(1407)和嘉靖十四年(1535)两次重修并扩建,万历十年(1582)又进行过整饰。   清朝时,经过四次整修,分别在顺治十五年(1658)、康熙十六年(1677)、嘉庆十七年(1812)、道光二年(1821)。所以它保持了元、明时期清真寺的风格。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王朝统一中国时,纳速剌丁(回族,元朝著名政治家,封地延安。1284年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成为位高权重的地方大员,对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曾率领中亚波斯族人,从嘉兴进入松江。以后,他们的部族及子孙就定居于松江,这就是松江穆斯林的来源,开启了阿拉伯人和上海的交往,他们带来了其民族的宗教信仰。阿拉伯人定居松江,建立清真寺,以供开展朝拜等宗教活动,证明当时阿拉伯人在松江已有相当规模和需求。松江清真寺是阿拉伯民族与上海先人文化交流的重要遗迹,也是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标志之一。   清真寺坐南朝北,融合了中国宫殿式古典风格和阿拉伯建筑风格,在全国清真寺建筑中殊为罕见。门内有中国传统建筑照壁,上书“清真寺”,布局保持了元、明时期,伊斯兰教寺、墓合一的传统风格,东南墙外一片陵园,即松江回回坟。主体建筑有大殿、窑殿、穿廊,另外有南、北讲堂,邦克门以及水房等,其中窑殿和邦克门两处最具该寺建筑特色。寺大门北向,照壁嵌有“清妙元真”四个大字,寺门题字“敕建”二字。寺内还保存着历代碑刻四块,记载了清真寺的历史沿革和明、清修缮经过。   寺东侧有砖砌斗拱结构的邦克门楼,又名“宣礼塔”,是为召唤穆斯林前来礼拜而建的塔楼,屋面十字脊,内壁为阿拉伯式的砖拱球顶,高约4米,雕有精致的砖雕和古老经文,西面门额上的经文是:“安拉授意世间建造的第一座清真寺,是麦加的克白尔清真寺”,下辟门洞为出入道口,楼旁列二便门。   寺西侧为礼拜大殿,俗称窑殿、无梁殿,为明代江南木构厅堂式建筑,坐西朝东,有前、后两殿。前殿穆斯林沐浴脱鞋后进入此殿聚礼朝拜真主,是伊斯兰教圣洁之地。冬铺地毯,夏铺凉席。后殿为元代建筑,砖拱球顶,三面有门,殿内有礼拜的凹壁,表示朝向。屋顶施重檐十字,大殿以川廊与尽头凹殿相接,凹殿约8米高,南北东三出辟门,球形拱顶,重檐十字脊,翼角起翘,古朴雄健,与玲珑挺秀的邦克门楼遥相成辉。体现了元代中国与阿拉伯建筑艺术的巧妙结合。礼拜大殿南侧有沐浴室,院南北设有厢房,为讲经堂和伊玛目诵经、会客处。   上海和阿拉伯的密切关系,还可以从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证,1970年在浦东陆家嘴因人防工程发掘发现陆深家族墓葬,考古部门组织抢救性挖掘,出土文物160件,其中有一件文物体现了上海和穆斯林的密切关系。   这件青玉幻方,上刻阿拉伯经文“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是穆斯林佩戴的护身信物,经鉴定产自元代。   陆深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