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docVIP

浅析玉米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玉米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doc

浅析玉米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摘要: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浅析了玉米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希望对种植户能够给予一定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症状;防治方法   一、主要病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1.玉米大斑病   (1)症状   重点为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田问染病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发病开始为青灰色水渍状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深褐色的纺锤形或梭形的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斑上出现黑灰色霉状物,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无规则。   (2)发病规律   该病病原为大斑凸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温度在18~22%高湿时出现偏重,多数以连阴雨天气或多雾多雨流行暴发。   (3)影响发病的因素   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其中温湿度是主要的。   (4)防治方法   第一,防治大斑病的根本方法是采选抗病品种,不同的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具有明显的差异,目前生长上常用的抗病品种中有中单2号、中单14号、四单8号等。第二,农业措施。轮作倒茬深翻能降低菌量;全部除掉田间病残体,能降低初侵染源;发病初期,去除下部病叶,能降低发病程度;适期早播,可以起到避病功效;提高肥水管理,能增加抗病力。第三,药剂防治。用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需要的话可间隔7d左右,进行下一次喷药防治。   2.玉米小斑病   (1)症状   重要为害茎、叶、穗、籽等,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病斑纺锤形、椭圆形或者长方形,显灰褐色或黄褐色,高温条件下病斑出现暗绿色浸润区,病斑显坏死黄褐色小点。   (2)发病规律   此病病原是玉蜀黍平凹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多雨天气和温度高于25%发病重。   (3)影响发病的因素。与玉米大斑病一样。   (4)防治方法。与玉米大斑病一样。   3.丝黑穗病   重点为害玉米的开花和果穗,只要染病基本上整株颗粒无收,为害非常严重,别称“灰包”或“乌米”。   (1)症状   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出现在抽雄后。病果穗基部大,端部尖而外观比正常果穗短,顶部无花丝抽出。开花发病的植株通常没有花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成为一小堆黑色孢子堆,个别时开花抽出后小花畸形成为叶状物体。   (2)发病规律   病菌厚垣孢子落入土中,被种子携带或混入粪肥的一种可以抵抗不良环境的特种孢子――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经过芽鞘入侵寄主幼苗。入侵后,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随植株生长,外延到天花和果穗,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无再侵染产生。土壤比较干燥温度较低时,玉米出苗迟缓,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发病率高。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左右。   (3)影响发病的因素   粪肥和土壤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4)防治方法   第一,选用抗病品种。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中单2号、中单14号、中单12号等。第二,实行深耕、轮作。经过多年的连作易让土壤中菌量提高,染病较重。落实3年以上轮作,从根本上能够除掉土壤中病菌的为害;深翻土壤能降低菌源,减少染病。第三,早期拔除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将病株拿到地外烧毁或深埋。第四,药剂防治。在苗期利用药剂预防病菌的侵入,将会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常用药剂有:17%三唑醇(羟锈宁)拌种剂或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   二、主要虫害   1.玉米螟虫和大螟   又叫钻心虫,是玉米的主要害虫,常在幼嫩茎叶处钻入咬食,破坏茎叶组织,使养分和水分不能输送,影响玉米生长,抽穗后钻进雌穗使果穗折断影响授粉。   防治方法:抖克1000倍、金世纪1000倍、莫比朗2000倍或千虫克1000~1500倍灌心或者喷雾。   2.小地老虎   食性非常复杂。日夜群集在作物幼苗的叶片或心叶背面的初孵化幼虫,将叶片咬为孔洞或缺口。3龄后迈入暴食时期,天将亮露水多时出来活动.白天藏匿在土表下,将玉米从地面3~4厘米高处茎部咬断将断苗拉至洞中取食。   防治方法:(1)除草灭虫:地老虎产卵的重要区域是杂草,也是幼虫向玉米幼苗进行为害的主要通道。(2)堆草诱杀:用米糠+豆饼粉或花生麸碎炒香拌5%敌百虫,在傍晚每亩地分散放10堆,每堆半斤,上面铺上新鲜嫩草,引诱小地老虎幼虫来觅食。   3.粘虫   幼虫食叶,大量出现可以把作物叶片吃光,成虫有迁飞性,幼虫有暴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