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1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人民版选修1讲义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1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人民版选修1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改革
[考纲要求] 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
考点一 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
3.两次变法的措施(强国之术)
4.影响:秦国崛起
(1)政治上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深化拓展]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变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合乎秦国国情;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坚定支持;商鞅确立了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而且取信于民;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做斗争。
1.图解商鞅变法的要点
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可以归纳为四大方面八个要点:政治上,定法律、行县制;军事上,奖军功;经济上,重小农、废井田、统一度量衡;思想上,焚诗书、改习俗。其影响宏观上要从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分析,微观上从对秦国历史发展作用的角度分析。
2.商鞅变法的特点
(1)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有效、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加快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2)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
(3)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4)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5)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3.体现地主阶级意志的变法内容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这就打击了奴隶主贵族,有利于新兴的地主阶级。
(2)废除井田,奖励耕织。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保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在当时的社会发展条件下,这样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封建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
(3)建立县制,实际上废除了分封制,打破了原来的封疆界限,剥夺了奴隶主贵族对地方的控制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讲史料
史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
导读 史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特权的改革措施。
史料二 ……全国划为41县,所有的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迁。
导读 史料体现的是实行县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
史料三 ……凡是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而因懒惰破产者,全家投入官府为奴。
导读 史料体现的是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措施,促进了国力的提高。
史料四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导读 史料表明商鞅变法使秦国民富国强,社会安定,民风淳朴。
练史料
(2013·江苏高考,节选)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面史料:
史料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探究:据史料,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答案 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
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
考点二 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孝文帝改革
1.背景
3.内容
(1)推行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从而推动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
(2)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不许官吏自筹经费,严惩贪赃枉法,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3)迁都洛阳:为减轻改革的阻力,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493年,孝文帝迁都至洛阳,为改革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
(4)革除旧俗:①禁止士民穿胡服,一律改穿汉服。②讲汉话。③改汉姓: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④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4.影响:北方经济的恢复与民族融合
(1)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收入大大增加,农业水利工程得以兴建,新的耕作技术也得到推广,北魏的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2)促进了洛阳的繁盛。使其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还因南北互市与中外贸易不绝,使洛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商业城市。
(3)北方民族大融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掌控中考】(云南专版)2016中考英语第一篇教材系统复习考点精讲1七上课件人教新目标版讲义.ppt
- 【掌控中考】2015版人教版中考生物复习考点梳理: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共50张PPT)讲义.ppt
- 【招聘】超级面试官速成:结构化面试设计与操作技巧讲义.ppt
- 【排队叫号系统】维诺触控方案书讲义.doc
- 【掌控中考】2016中考物理(湖北专版)复习配套课件(共320张PPT)讲义.ppt
- 【数学】1.1.2《程序框图课件》课件1(人教A版必修3)_1_讲义.ppt
- 【教学】中考复习公开课: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讲义.ppt
- 【教学课件】山人版思品8.4.2《交往讲艺术》讲义.ppt
- 【数学】1.5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人教A版必修4)1讲义.ppt
- 【新】2016年最新一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讲义.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