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银纳米粒子的合成和表征实验报告
银纳米粒子的合成和表征
实验目的
学会还原法制备银纳米粒子的方法;
熟练掌握TU-1901紫外分光光度仪测量吸收光谱;
锻炼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理,独立思考能力。
实验原理
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
2KBH4+2AgNO3+6H2O→2Ag+2KNO3+2H3BO3+7H2↑
(反应开始后BH4-由于水解而大量消耗:BH4-+H++2H2O→中间体→HBO2+4H2↑)
还原法制得的纳米银颗粒杂质含量相对较高,而且由于相互间表面作用能较大,生成的银微粒之间易团聚,所以制得的银粒径一般较大,分布很宽。
TU-1902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测量原理:由于银纳米粒子的粒度不同,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根据其吸收特性,即最大吸收峰对应的波长,可以判断粒子的大小。
银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与λmax:
平均粒径/nm 10 15 19 60 λmax/nm 390 403 408 416
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磁力搅拌器、量筒(5mL)、烧杯(一大一小)、移液管(5mL)、容量瓶(50mL)、比色管(50mL)、TU-1902双光束紫外可见光谱仪、滴管、洗瓶、洗耳球、手套等。
药品试剂:1mmol/L AgNO3溶液、KBH4(固体)、蒸馏水、冰块等。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数据处理
配制1.5mmol/L KBH4溶液
减量法称取0.04gKBH4固体于小烧杯中,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并将洗液转移至容量瓶中(重复3次),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得15mmol/L KBH4溶液。
用移液管移取上述溶液5mL至50mL比色管,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得1.5mmol/L KBH4溶液。
实验数据:m(KBH4)=22.6177g-22.5792g=0.0385g
c1(KBH4)=m/(MV)=0.0385g/(53.94g/mol×50mL)=14.3mmol/L
c(KBH4)=c1V1/V2=(14.3mmol/L×5mL)/50mL=1.43mmol/L
制备纳米银:
量筒移取15mL1.5mmol/L KBH4溶液于烧杯中,放入磁子,在冰浴、搅拌条件下,逐滴加入2.5mL1mmol/LAgNO3溶液,继续搅拌15min。
现象:开始滴加AgNO3后溶液变黄,之后颜色逐渐加深,一段时间后变成黄棕色。
银纳米粒子的表征
测量银纳米粒子的吸收曲线:
光谱测量 → 设置测量参数 → 基线测量→ 样品测量 → 导出数据(
波长(nm) 吸光度A 波长(nm) 吸光度A 波长(nm) 吸光度A 500 0.716 430 0.903 360 0.877 495 0.721 425 0.939 355 0.837 490 0.727 420 0.972 350 0.794 485 0.733 415 1.013 345 0.753 480 0.74 410 1.03 340 0.712 475 0.747 405 1.067 335 0.676 470 0.756 400 1.09 330 0.65 465 0.765 395 1.101 325 0.634 460 0.777 390 1.098 320 0.627 455 0.79 385 1.076 315 0.631 450 0.806 380 1.043 310 0.641 445 0.825 375 1.005 305 0.657 440 0.847 370 0.962 300 0.677 435 0.873 365 0.92
由上表,绘制银纳米粒子吸收曲线:
由上图可确定最大吸收波长λmax=395nm,并由此初步判断实验所得银粒子大小约为10~15nm。
(2)绘制稀释倍数与吸光度曲线
移液管分别移取2mL、2.5mL、5mL银纳米粒子溶液于3支10mL比色管中,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刻度线,摇匀。分别测其吸光度并记录,得表2。
编号 稀释倍数 吸光度A 1 5 0.813 2 4 0.967 3 2 1.101
由上表,绘制稀释倍数与吸光度曲线,得: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中各操作较为准确和熟练,但是所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很好,溶液的颜色较深,而且最后的稀释倍数和吸光度曲线并非直线。分析其原因,可能为:
滴加AgNO3溶液时速度太快,且总量(2.5mL)相对较多,生成的银纳米颗粒密度较大,由于布朗运动发生一定的聚沉现象,故使得所得溶液颜色较深。
搅拌速率有些慢。搅拌速率太慢时,银纳米颗粒运动速率较慢,也会使生成的银纳米颗粒发生一定的聚沉。
实验室仪器不足,当我们制备好银纳米溶液要测量吸光度时,排了很久的队才轮到我们测,测量的时候所制得的银纳米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