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炎症反应 第一节 炎症概述 炎症(inflammation)是动物机体对各种因素及其所引起的损伤产生的防御性反应。其基本变化包括炎灶局部组织细胞的变质、渗出和增生3个方面。同时还表现出发热、白细胞增多的全身反应。 从炎症的本质上看,炎症清除与消灭各种致炎因素,促进损伤组织修复,是机体的一种防御适应性反应,但是在抗损伤过程中还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及组织的变性、坏死等。 对炎症认识的发展史 (一) 炎症的原因 炎症是由致炎因子引起的,凡能引起机体组织损伤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皆可成为致炎因子。致炎因子包括各种生物性因子、非生物(物理性因子、化学性因子、免疫性因子和机械性因子)及内源性致炎因子等。影响炎症过程的因素包括致炎因素和机体因素。 (二) 炎症介质 炎症反应的整个过程,包括血流的变化,白细胞的附壁、游出、趋化、激活,再生,损伤的修复,乃至全身性反应,无不与一些化学活性物质的参与有关。这些物质不仅参与炎症反应的诱导和调控,也可作为炎症反应的效益分子。这些物质就是炎症介质(inflamamatory mediators)。 炎症介质是指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由局部组织细胞释放或在体液中产生的,参与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因此也称为化学介质(chemical mediators) 炎症介质的分类 炎症介质的种类较多,按其来源可分为外源性炎症介质(如细菌及其毒素)和内源性炎性介质两大类,其中以内源性炎症介质为主。这里分为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趋化因子。 细胞源性炎性介质 细胞源性炎性介质有血管活性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细胞因子、白细胞产物以及血小板凝血因子等。 (一)血管活性胺 只要有5-羟色胺和组织胺,使炎症过程中血管发生反应最常见的活性物质。 1、组织胺(histamine) 组织胺(histamine)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血小板中。作用是使小动脉扩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血压下降和炎性水肿。 2、 5-羟色胺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 又称血清素(serotonin),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消化道上皮细胞间的嗜银细胞和血小板中,其作用是提高血管的通透性,低浓度有致痛作用。 体液源性炎症介质 由体液(血浆)产生的炎症介质涉及到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等多系统的部分活化产物。 1、激肽系统 激肽(kinin) 是由激肽原酶作用于激肽原(kininogen)而产生的。激肽系统包括激肽释放酶原、激肽释放酶、激肽原和激肽。激肽原酶可分为血浆激肽原酶和组织激肽原酶两类。 (二 )白细胞趋化因子 分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全是细菌,内源性有补体等 1、补体系统 2、 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 (三) 炎症的过程及发生机理 各种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都是一致的,即各种炎症都有变质(alteration)、渗出(exudation)和增生(proliferation)3种基本病理变化。 只不过不同类型的炎症和同一炎症不同时期3种基本病变所表现出的程度不同。例如,急性炎症和炎症的早期通常以变质和渗出为主,增生较轻,慢性炎症和炎症后期主要以增生为主,变质和渗出较轻,三者互相影响、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炎症整个过程。 1组织细胞变性和坏死 ????(1)物质代谢的变化 炎区内变质组织的代谢特点是分解代谢旺盛,氧化不全产物堆集。???(2)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 由于酸性代谢产物蓄积,使局部pH降低或升高引起酸碱中毒(多见于酸中毒)。 ???? (3) 组织细胞的形态改变 主要表现在变性和坏死。所以炎区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纤维肿胀、断裂、溶解。 2 血管反应及血液成分的渗出 定义:渗出是指血液中的血浆成分、细胞成分从血管内逸出到炎区中(如组织间隙、体内管腔、体表等)的过程。 因炎症应答是十分复杂,一个多细胞、多系统的多环节过程。整个过程以血管为中心,有血管的扩张、血浆的渗出、细胞成分(特别是白细胞)的渗出等变化。由于血管中的血浆、白细胞的渗出是整个应答的中心,因此常把炎症应答过程称为渗出。渗出可分血管和细胞的反应两个部分。 (1) 血管的反应 血管反应被认为是炎症的一个中心环节。从种系发生的角度来看,血管系统的出现使得生物机体抗损伤的反应具备了炎症的特征。血管的变化主要包括血液动力学和流变学的改变以及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发生部位主要在微循环血管,特别是微静脉和毛细血管中。其变化如下: 1、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1)高流动相(high flow phas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