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精神分析学的治疗理论与方法讲解
精神分析学的人格与治疗理论 问 题 1.简述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基本思想(理论观点和概念) 2.简述荣格的人格理论的基本思想 3.简述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的基本思想 4.简述霍妮人格理论的的基本思想 5.简述埃里克逊人格理论的的基本思想 6.简述弗罗姆人格理论的的基本思想 内容提要 1、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学 2、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3、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4、社会文化论的新精神分析学 第一节 古典精神分析学 一、弗洛伊德及其合作者 1、弗洛伊德的生平(Sigmund Freud, 1856~1939) 1)家庭背景及学习经历 2)研究兴趣的转向: 生物解剖学?神经生理学?临床医学?精神病学 创立精神分析学 3)治疗方法的转向: 催眠术(1885,沙可) 谈话疗法(1889,布洛伊尔) 自由联想(1892~1895,自创) 2、弗洛伊德的合作者 布洛伊尔(Breuer, 1842~1925) 阿德勒(Adler, 1870~1937) 荣格(Jung, 1875~1961) 兰克(Rank, 1884~1939) 3、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 《梦的解析》1900 《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 《性学三论》1905 《精神分析引论》1910 《新精神分析学》1912 《图腾与禁忌》1913 《超越快乐原则》1920 《自我与本我》1923 《文明及其缺陷》1930 二、精神分析的理论来源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心的事件(单子的活动)有不同程度的清晰性或者意识,它们可以以完全潜意识的排列到最清晰的或明确的意识。 赫尔巴特的“意识阈限” 当一个观念上升到可以觉察的意识水平时,那就是被“统觉”了。 精神病理学的影响 治疗精神病过程中的两种对立学派:肉体派和精神派。前者主张用脑器官的障碍解释行为异常,后者则主张在精神或心理方面寻找原因。 近代物理学和进化论的影响 “生物能―心理能”(能量守恒定律)。 三、人格的结构论 (一)意识、前意识、潜意识(附录一)。 1、意识:人格的表层。 2、前意识: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其压抑的经验能够被回忆。 3、潜意识:无矛盾性、无时间性、非现实性、能量巨大。 潜意识的证据:催眠状态、梦的体验、日常生活、灵感直觉、心身疾病。 (二)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附录一)。 1、本我:主要是本能和原始意象,快乐原则。 “一团混沌、一口充满沸腾的激动的大锅”、“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邪恶的,也不知道什么是道德。”(Freud,1933) 2、自我:为本我和超我服务,现实原则。人格中理智、现实的部分,与本我的关系被比喻为骑手与马的关系。 3、超我:包括良心和理想自我两部分,完美原则。 4、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人格发展的动力--本能论 1、含义: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的反应倾向和欲望(原始意向)。 2、结构: 1)来源,指机体的某种欠缺或缺失,心理不平衡状态; 2)目的,即消除机体的欠缺恢复平衡; 3)对象,能够减少和消除机体的欠缺的事物和经验; 4)原动力,即机体欠缺的程度 如孩子的饥饿。 3、内容:生的本能(性本能)和死的本能(攻击) 1)生的本能 (Eros):即“艾洛丝”,原为希腊神话中爱神的名字,后来用以表示性欲,引申为生之本能,即自我保存、种族繁衍。 2)死之本能 (Thanatos):即“散那拓死”,原为希腊神话中死神的名字,后引申为死之本能。指向内部表现为“自杀、受虐狂”,指向外部表现为“攻击、憎恨、施虐狂”,“一切生命的目标是死亡”。 思考: 如何用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解释人格的发展? 如何看待人的本性?是羊还是狼? 四、人格(心理动欲)发展阶段论 (一)力必多与动欲区 (二)性心理发展的五阶段论 1、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1-3岁) 3、生殖器期3-6岁) 4、潜伏期(6-11、12岁) 5、生殖期(青春期以后) (三)停滞、倒退和人格特征 1、口腔型性格 2、肛门型性格 3、性器型性格 4、生殖型性格 五、人格适应:冲突、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 (一)焦虑:出生创伤 1、客观性焦虑;现实焦虑; 2、神经性焦虑:担心对本我失去控制而范错误; 3、道德性焦虑:对自己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的羞耻感和罪恶感,与超我有关。 (二)宣泄 1、精神宣泄:指需要和能满足这一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或联系。 2、反精神宣泄:指自我和超我对冲动的抑制。 (三)自我防御机制 1、含义:防御机制是自我在潜意识中用非理性的方法曲解现实,以降低和解除焦虑。包括压抑、自居、投射、移置、合理化(文饰)、反向形成、躯体化、倒退等。 2、特点: 1)潜意识的; 2)歪曲、否认或虚构的(妄想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刘洁钢结构说课讲解.ppt
- 2012年陇南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讲解.doc
- 2012年高级会计师考试真题及答案讲解.doc
- 2012年高考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七)讲解.doc
- 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新课标全国卷解析讲解.doc
- 2012年高水平运动员专业测试合格名单讲解.doc
- 2012树人选拔测试(语文)讲解.doc
- 2012新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讲解.ppt
- 2012毒蛇咬伤(普本)讲解.ppt
- 2012武汉市九年级四月调考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讲解.doc
- 2012级第二讲-东北大学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解.ppt
- 2012胡号应服务包操作及考评讲解.ppt
- 2012西城高一化学期末考试讲解.doc
- 2012观赏鱼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养殖与病害研究室年度总结讲解.ppt
- 2012银行高端客户养生活动营销策划方案讲解.ppt
- 2012秋冬女装流行趋势讲解.ppt
- 2012高分子加工复习题讲解.ppt
- 2012高考一轮复习物理(要点+命题导向+策略)9-3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自感(共76张ppt)讲解.ppt
- 2012版历史与社会新教材课件系列:8.1.1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讲解.ppt
- 2012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电磁感应中“单、双棒”问题归类例析讲解.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