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滇遗民诗人陈佐才“雪峰诗社”考略.docVIP

清初滇遗民诗人陈佐才“雪峰诗社”考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初滇遗民诗人陈佐才“雪峰诗社”考略.doc

清初滇遗民诗人陈佐才“雪峰诗社”考略   摘 要:“雪峰诗社”诞生于康熙年间大兴“文字狱”之时,全国文坛悄然无声。“雪峰诗社”的成立,在全国,是一件令人震惊的壮举;在云南,则是当时文坛的一件盛事。“雪峰诗社”的发起人为明遗民陈佐才,核心成员有徐宏泰、张以恒、彭印古等,该诗社成员大多为遗民或隐士,其诗歌创作也多为酬答赠别、怀古悼念、山水风物等。对“雪峰诗社”进行梳理,有助于还原其在滇南文坛的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陈佐才 “雪峰诗社” 影响   文人结社,自古有之,最早以“社”命名的可追溯至东晋时期的白莲社。诚如何宗美的《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一书所载:“文人结社的直接源头是东晋时期的白莲社”[1](P4)。但白莲社属于佛教性质的社团,无涉文学。而文学性质的社团,据欧阳光考证,当始于中唐。[2]而据陈小辉考证,最早的诗社为初唐,即“杜审言在江西吉州所结的相山诗社”。可见,最早的文人诗社的确切时间还是有争议的,但可以确定的是最早的文人诗社始于唐代。自中唐以后,文人结社现象不断涌现,何宗美已作了明确介绍:“自中唐以后日益多见,晚唐、五代承接风气;宋元时期,诗社林立;到了明代,出现了极盛之势;清代以后虽渐衰落,但余绪衍流。”[1](P5)随着诗社的盛行,诗人们吟咏酬唱也渐成风气。   在中原文化繁盛之势的影响下,明清滇中文风大开。罗大云认为云南最早的诗社,为康熙初年的“雪峰诗社”。这是不准确的。云南最早的诗社当为明正统间的“永昌诗社”,诚如查志高在《“永昌诗社”考》一文中所言:“‘永昌诗社’为明正统间云南最早且最重要的诗社群体”[3](P41)。由于“雪峰诗社”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故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是明末清初滇南文坛上颇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然学者对它的研究并不多,迄今为止就笔者所搜集的资料来看,只有罗大云《清初云南雪峰诗社述略》一篇文章。该文给本文的写作以重大启发,但它对“雪峰诗社”的述略仍有不当之处,故本文在此基础上,对“雪峰诗社”的情况作进一步的考察。   一、“雪峰诗社”创立的背景   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陈佐才邀集流落滇西的明朝遗民和当地名士如徐宏泰、张以恒、彭印古等二十人于蒙化西山之萧寺,组织“雪峰诗社”。“雪峰诗社”诞生于康熙年间大兴文字狱之时,此时,全国文坛悄然无声、一片沉寂。故 ,“雪峰诗社”的创立,在全国是一件令人震惊的壮举;在云南,则是滇南文坛的盛事。“雪峰诗社”诞生于此时,绝非偶然,与当时的时代环境有很大关系。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在全国确立了满族的统治,遭到了人民的强烈反抗。云南成为抗清的最后一个据点,明朝的有识之士积极参加抗清斗争。随着孙可望降清,李定国败北,郑成功病逝,张煌言就义,永历帝走缅及此后被杀,复明已无希望。公元1662年,清军摧毁了南明最后一个永历政权,最终统一了全国。清朝统治云南以后,战争不断,加之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使得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战争的灾难、民族的沦丧更加深了那些明遗民文士心中对清统治者的仇视,他们把对残酷现实的批判与强烈不满,通过诗歌创作表现出来。“雪峰诗社”的成员大多为明遗民,成为清朝的不合作者,满清政府对他们实行残酷迫害、?S法令等高压政策,使他们经历了改朝换代的苦难。明遗民都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隐居不仕新朝,清初明遗民的隐居,不是单纯的避世,而是避世与避祸相统一。共同的生活经历和一致的思想情感,使得他们很自然地结成诗社,患难与共,相互扶持,相互砥砺,互相慰藉,以抒发黍离之悲、亡国之痛。经历过改朝换代,明遗民的内心大多是孤独无所依的,以诗会友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乐趣,故“雪峰诗社”成为他们互相酬唱、互吐心志的精神家园。   二、“雪峰诗社”的成员及文学活动   “雪峰诗社”创立之前,陈佐才和寓居大理地区的明遗民担当、徐宏泰、张以恒为诗文友,相互唱和,情谊甚笃,共同倡导组织诗社。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担当老和尚卒,次年,陈佐才邀集当地及寓居蒙化的名士,创立了雪峰诗社。据《蒙化县志稿》记载,参加“雪峰诗社”的成员有二十多人,但由于资料匮乏,“雪峰诗社”成员大多已不可考。李玉栓在《明代文人结社考》中指出彭印古、杨廷斌、王国信为雪峰社中人。[4](P494)但“雪峰诗社”确知成员绝不止三人,据陈佐才的妻子安氏所辑《石棺集》,附诸名公赠诗,可知,其中标注“雪峰社友”的有彭印古、杨廷斌、王国信、于迁、于暹五人,当为社中人物。从陈佐才的诗《送雪峰社友姚行健往云州》,可知姚行健亦为雪峰社人。罗大云在《清初云南雪峰诗社述略》一文中指出雪峰社成员有陈佐才、徐宏泰、张子正、彭印古、陈斌、王国信、于迁、于暹、彭好古、姚行健、张君试、魏京人、许鸿、杨廷斌、李文启。罗大云把彭好古、张君试、魏京人、许鸿列为雪峰诗社成员是没有依据的,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