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家蚕实用品种育成系谱
品种名:限1
主要完成人员:吴正忠、郭定国、靳永年、肖建中
育种亲本:(限539×芙蓉)×丰一
育成经过:
本品种于1985年开始培育,F1采用混合蚁量育,着重个体选择;为了加速优良性状的纯合和稳定,F1 ~F2连续回交父本二次,并从F2开始实行单蛾育,以蛾区选择为主,采用同蛾区自交;各龄眠时严格淘汰早眠、迟眠、弱小蚕,老熟时普斑(雌蚕)和素斑(雄蚕)分开上簇;为了保持原父本的强健性和提高茧丝量,首先选出发育齐快,迟弱小蚕少,生命率最高的蛾区作留种蛾区,然后在入选的蛾区内先用肉眼观察,手触选取茧形匀整、茧色洁白、缩皱均匀和茧身结实的雌雄茧各30~40粒,再分别用扭力天平称量,选出全茧量中等偏上,茧层量和茧层率高的个体茧15~20粒,分类编号,采用上上×上上或上上×上中的组合型式分级制种。在杂交后的早、中期世代,遗传性状分离重组激烈的时期,从F2代开始对入选蛾区内的个体选留茧活蛹缫丝,选择丝长长,无切断或切断次数少,小类少的个体分级交配留种继代或者对入选蛾区的落选茧进行煮茧缫丝,选留丝质优良的蛾区留种继代,提高丝质。
在培育环境方面,采用春季和晚秋季加温保持常温偏高和常温饲育,夏和早秋、中秋蚕期自然温湿度饲养。经过湖南省夏秋季自然高温多湿或高温干燥与春、晚秋期常温常湿环境条件的交替定向培育和选择,既稳定抗逆性又提高茧丝量;饲养用桑,稚蚕每昼夜给桑三次,选给良叶,壮蚕每昼夜给桑四次,不进行选叶,常常给予偏老或偏嫩叶,日照不足或虫口叶等不良叶,以提高品种耐粗食的能力。
1986年选育至F8代时开始配制测交材料,进行配合力鉴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全茧量和茧层量,选育至F11~F12代时连续插交茧形较大、茧层较厚的品种“丰一”二次,将来插交继代后代称为限1B,F13代以后各代采用异蛾区交配;将插交后代称为限1C,F12~F13代采用蛾区混合蚁量育,F13~F16代仍然采用同蛾区自交,F17以后各代异蛾区交配。
F9继续定向培育和选择的同时开始测交。F15以限1C与限2组配成一代杂交种。1989年和1990年中秋参加湖南省桑蚕品种鉴定,1991年通过省级审定并投入生产中使用。
育种系谱:见系谱表
品种简要性状:
本品种为含多化血统的二化性,四眠,中中杂交固定种。蚁蚕体色呈黑褐色有趋光性,克蚁头数2200头左右。1~3眠眠性快,大眠眠性较慢。壮蚕体型粗壮结实,雌蚕普斑,雄蚕体色青白,白蚕;食桑旺盛,行动活泼,饲养容易。五龄经过7~8日,全龄经过22~23日,老熟齐涌,营茧较快,多营上层茧。茧形椭圆,较匀整,茧色洁白,缩皱中等。雄蛾活泼,不太耐冷藏,交尾性能良好,产卵快,每蛾产卵约540粒左右,每克卵粒数约1650粒左右,卵色绿色及青灰色,卵壳黄色及乳白色。
本品种与限2交配宜迟1日出库催青。
蚕种浸酸标准:
冷藏浸酸:盐酸液温47.8℃(118℉),比重1.093,浸渍时间6分钟。
即时浸酸:盐酸液温46.0℃(115℉),比重1.072,浸渍时间5分钟。
品种名:限2
主要完成人员:吴正忠、郭定国、靳永年、肖建中
育种亲本:限7532×湘晖
育成经过:
本品种于1985年开始培育,F1采用混合蚁量育,着重个体选择;为了加速优良性状的纯合和稳定,F1 ~F2连续回交父本二次,并从F2开始实行单蛾育,以蛾区选择为主,采用同蛾区自交;各龄眠时严格淘汰早眠、迟眠、弱小蚕,老熟时普斑(雌蚕)和素斑(雄蚕)分开上簇;为了保持原父本的强健性和提高茧丝量,首先选出发育齐快,迟弱小蚕少,生命率最高的蛾区作留种蛾区,然后在入选的蛾区内先用肉眼观察,手触选取茧形匀整、茧色洁白、缩皱均匀和茧身结实的雌雄茧各30~40粒,再分别用扭力天平称量,选出全茧量中等偏上,茧层量和茧层率高的个体茧15~20粒,分类编号,采用上上×上上或上上×上中的组合型式分级制种。在杂交后的早、中期世代,遗传性状分离重组激烈的时期,从F2代开始对入选蛾区内的个体选留茧活蛹缫丝,选择丝长长,无切断或切断次数少,小类少的个体分级交配留种继代或者对入选蛾区的落选茧进行煮茧缫丝,选留丝质优良的蛾区留种继代,提高丝质。
在培育环境方面,采用春季和晚秋季加温保持常温偏高和常温饲育,夏和早秋、中秋蚕期自然温湿度饲养。经过湖南省夏秋季自然高温多湿或高温干燥与春、晚秋期常温常湿环境条件的交替定向培育和选择,既稳定抗逆性又提高茧丝量;饲养用桑,稚蚕每昼夜给桑三次,选给良叶,壮蚕每昼夜给桑四次,不进行选叶,常常给予偏老或偏嫩叶,日照不足或虫口叶等不良叶,以提高品种耐粗食的能力。
1986年选育至F8代时开始配制测交材料,进行配合力鉴定。F9~F10测交的同时,继续定向培育和选择,仍然采用单蛾育,并扩大饲育蛾区,蛾区选择重于个体选择;F11开始采用异蛾区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