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注塑模设计理论基础知识
1.3.6脱模系统设计 三、顶出系统设计 (1)顶出方向 模具的顶出方向可以分为:定模顶出、动模顶出或动、定模同时顶出。 ①定模顶出。 a.制品外表面不允许有任何进料口的痕迹,此类产品包括托盘、茶杯、DVD、电脑或收音机的面盖等。 b.动模成型内表面、定模成型外表面,但外表面结构比内表面结构复杂,开模后由于定模侧的抱紧力大于动模侧而留在定模的。 1.3.6脱模系统设计 三、顶出系统设计 (1)顶出方向 ②动模顶出 大部分产品都采用动模顶出。 ③动、定模同时顶出 当定模推出后,产品还留在动模侧型腔内时,则需要动、定模同时顶出 。 1.3.6脱模系统设计 三、顶出系统设计 (2)顶出距离 1、顶出行程一般规定被顶出的制品脱离模具5~10mm ,见左图。 2、在成型一些形状简单且脱模角度较大者的桶形制品也可使顶出行程为成品深度的2/3 ,见右图。 1.3.6脱模系统设计 三、顶出系统设计 (3)顶出力预估 ①制品壁厚越厚,型芯长度越长,垂直于推出方向制品的投影面积越大,则脱模力越大。 ②制品收缩率越大,弹性模量E越大,则脱模力越大。 ③制品与型芯摩擦力越大,则推出阻力越大。 ④推出斜度越小的制品,则推出阻力越大。 ⑤透明制品模制品对型芯的包紧力较大。 1.3.6脱模系统设计 三、顶出系统设计 (4)顶出方式选用 1、圆顶杆:圆顶杆为最普遍最简单的的顶出装置,圆顶杆及圆顶杆孔都易加工,因此已被作为标准件而广泛使用,顶针需淬火处理,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 2、扁顶杆:在成品内部有加强筋时,常需采用扁顶杆的方法比较有效。 3、推管:推管用于细长螺丝柱处的推出最多,但对于柱高小于15mm或壁厚小于0.8mm的螺丝柱,则不宜用推管,尽量采用双推杆。 4、顶出块:在中大型的模具中为使成品易于脱模经常使用顶出配合顶针的顶出机构。 5、斜顶:当成型制品的内表面有倒扣时,通常采用斜顶杆顶出。 6、气顶:气顶方式不论是在公模侧或母模侧部分其顶出都很方便需要安装推板。在顶出过程中,整个制品的底部均受同样的压力,所以即便是软的塑料,也可以在不发生变形的条件下脱模。 1.3.6脱模系统设计 四、顶出零部件设计 (1)圆推杆设计 ①圆推杆位置设计 a.推杆应布置在制品包紧力大的地方,推杆不能太靠边,要保持1~2mm的钢厚。 b.长度大于10mm的实心柱下应加推杆 。 c.顶螺丝柱:低于15mm以下的螺丝柱,如果旁边可以设置推杆的话可以不用推管 。 1.3.6脱模系统设计 四、顶出零部件设计 (1)圆推杆设计 ②圆推杆规格大小设计 圆推杆直径应尽量取大些,这样脱模力大而平稳,尽量避免使用1.5mm以下的推杆。推杆直径在2.5mm以下而且位置足够时要做有托推杆(使用时要注明托长),大于2.5mm都做无托推杆。 1.3.6脱模系统设计 四、顶出零部件设计 (2)扁顶杆设计 1.3.6脱模系统设计 四、顶出零部件设计 (3)推管设计 ①推管直径确定 推管型芯直径要大于或等于螺丝柱位内孔直径,推管外径要小于或等于螺丝柱外径,并取标准。 ②推管长度L 推管长度取决于模具大小和制品的结构尺寸,外购时在装配图的基础上加5mm左右,取整数。 1.3.6脱模系统设计 四、顶出零部件设计 (4)推块设计 推块周边必须做3o~5o斜度;推块离胶位内边必须有0.1~0.3mm以上距离(一般为0.2mm),以免顶出时推块与型芯摩擦 1.3.6脱模系统设计 五、顶出系统导向 顶出系统里面的导向系统主要包括推板导柱及推板导套。 六、顶出系统复位 我们通常顶出系统复位主要是指弹簧辅助回位杆使顶针快回位。 七、其它标准件 (1)支撑柱 (2)顶针固定板 (3)推板 (4)垃圾钉 (5)K.O孔 八、标准件选用 顶出系统里选择的标准件通常有:直推杆、阶梯推杆、 扁推杆、推管。 1.3.7模架、成型镶件、结构件 一、 模架设计 (1)模架设计思路 选用何种模架应由制品的特点和模具型腔的数量来决定。模架选用之前首先得确定成型镶件的尺寸。 模架选用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①在满足强度的条件下应尽量选择较小的规格。 ②选择时应考虑所用注塑的容模量,一般情况下优先选择工字模架,如果大于注塑机容模量时可选择直身模架。 ③根据制品进浇方式和模具结构需求来选择合理的模架类型,优先选用大水口模架,不能满足要求时选择细水口或简化型细水口模架。 ④模架选择时尽量用标准型号,对于非标准模架一定要在图纸中注明。 1.3.7模架、成型镶件、结构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天津财经大学202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pdf VIP
-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全章)》PPT教学课件.ppt VIP
- 数字集成电路部分课后习题chapter11ex.pdf VIP
- 安全通信与安全通信标准EN50159.pdf VIP
- 消防安全管理方案.docx VIP
- 锂电池储能系统技术协议.docx VIP
- 四年级数学下册《每日一练》全52套.pdf VIP
- 2025年福建厦门海关口岸门诊部招聘检验检测岗8人笔试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pdf VIP
- DB37_T 4614.2-2023 “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 第2部分:运营管理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