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燃烧设备
工 业 锅 炉 沈阳化工学院热能教研室 四、燃烧设备 燃烧设备的任务:为燃料提供良好的燃烧条件,使其化学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热能,兼顾炉内辐射换热的任务。 按照燃烧方式,燃烧设备可分为三类: 层燃炉/火床炉 燃料被层铺在炉排上进行燃烧的炉子。 室燃炉/悬燃炉 燃料随空气流进入炉室呈悬浮状燃烧的炉子。 流化床炉/沸腾炉 燃料在炉室中被由下而上送入的空气流托起,并上下翻腾而进行燃烧的炉子。 四、燃烧设备 4.1层燃炉 一、煤的燃烧过程 煤的燃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四、燃烧设备 1.着火前的热力准备阶段 特点:燃料没有着火燃烧,不需要氧气,是吸热阶段。 炉子任务:为新煤及时提供足够的热量,缩短此阶段所需时间。 方法:提高炉温、采用预热空气、改善炉子结构。 四、燃烧设备 2.挥发物与焦炭的燃烧阶段 特点:燃烧反应剧烈,需要大量氧气,放出大量热,燃烧时间长。 炉子任务:使燃烧完全,提高燃烧速度。 四、燃烧设备 3. 灰渣形成段/燃尽阶段 特点:燃烧缓慢,放热少,需氧少。 炉子任务:使灰渣尽量烧透燃尽 方法:在较高温度下,延长灰渣在炉内停留时间,并配以拨火等操作。 四、燃烧设备 实现炉内燃烧迅速、完全、稳定的必需条件: 保持一定的高温环境; 供应充足而适量的空气; 保证空气与燃料能很好接触、混合,提供燃烧反应必需的时间和空间; 及时排出燃烧产物——烟气和灰渣。 四、燃烧设备 二、手烧炉 1.手烧炉的构造和工作特性 四、燃烧设备 工作特性: 燃烧过程沿高度进行 新燃料区:双面预热 焦炭层:主要燃烧区域,温度可高达1200-1600℃ 。分为氧化区和还原区。 灰渣层:保证炉排不受高温损坏,同时使空气分布更均匀。 四、燃烧设备 氧化区和还原区厚度: 主要取决于煤粒的大小(煤粒↑→厚度↑)。 氧化区厚度约为煤粒直径的3-5倍; 还原区厚度约为氧化区厚度的4-6倍。 四、燃烧设备 四、燃烧设备 2.手烧炉的燃烧特点 双面引火,煤种适应性广。 燃烧工况周期性,燃烧效率低,污染严重。 四、燃烧设备 3 .改善手烧炉燃烧的措施 (1)提高操作技术,使燃烧层厚度的变化尽可能减小。 (2)采用间断送二次风的措施。 (3)改进炉排结构,采用摇动炉排。 (4)采用明火反烧手烧炉、双层炉排手烧炉等燃烧方式。 四、燃烧设备 双层炉排手烧炉 四、燃烧设备 三、机械化层燃炉 机械化层燃炉:加煤、拨火和除渣三项主要操作部分或全部由机械代替人工操作的层燃炉的统称。 类型:链条炉排炉、机械-风力抛煤机炉、往复炉排炉、振动炉排炉及下饲燃料式炉等 四、燃烧设备 1、 链条炉排炉 (一)链条炉的构造 煤、风行程: 四、燃烧设备 煤闸门:调节所需煤层厚度。 老鹰铁/除渣板:延长灰渣在炉内停留时间,降低灰渣含碳量,减少炉排后端的漏风。 炉排有效长度:煤闸门至除渣板距离。 链条炉的燃烧面积:有效长度×炉排宽度 防渣箱:保护炉墙不受高温燃烧层的侵蚀和磨损;防止侧墙粘结渣瘤,确保炉排上的燃料均匀满布,避免炉排两侧严重漏风。 四、燃烧设备 四、燃烧设备 (1)鳞片式链条炉排 四、燃烧设备 (2)链带式链条炉排 轻型链带式炉排片及主动链环 轻型链带式链条炉排总图 四、燃烧设备 四、燃烧设备 (三) 链条炉的燃烧过程 燃烧特点: “单面引火”,着火条件较差,煤种适用范围较窄。 燃烧过程有区段性,炉排首、尾两端空气过剩,中部空气不足。 I.新煤区; II.挥发物析出、燃烧区; III.焦炭燃烧区(氧化区、还原区); IV.灰渣形成区。 四、燃烧设备 四、燃烧设备 II.挥发物折出、燃烧区 O1K至O2H区间 析出全部挥发物并燃烧 O2 浓度↓ ,CO2浓度↑ 四、燃烧设备 IIIa.焦炭燃烧氧化区 O2H开始焦炭着火燃烧。 温度迅速升高,燃烧激烈。 在煤层较底部为氧化区,氧化层渐厚 O2迅速降至零, α=1 。CO2出现第一个峰值。 四、燃烧设备 IIIb.焦炭燃烧还原区 氧化区产物CO2和H2O上升至还原区,被炽热的焦炭还原成CO、H2等(α1 )。 温度略低于氧化区 CO2↓,CO↑,H2↑ CO和H2达到峰值后还原层渐薄,CO↓, H2 ↓ , CO2 ↑ 还原区消失时,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VIP
- 烫伤的课件教学课件.pptx
- 南京财经大学《学生手册》题库(更新版).docx
- 01(案例01)创始人股东与外部大股东能够实现资源互补与稳定治理吗(2015-07-20).ppt VIP
- 2025年护理十五五规划.docx
- Unit 1 Helping at home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共六课时)2025-2026学年度人教PEP英语四年级上册.docx VIP
- 2025年 广东广州南沙区横沥镇社区专职岗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pdf
- 一种复方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及其制备方法.pdf VIP
- 脑梗死医疗护理教学查房.ppt VIP
- 郑钦安医书阐释之3-《伤寒恒论》-逐字校对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