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数据集元数据标准(试行).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象数据集元数据标准(试行).doc

130 目 次 前 言 3 引 言 4 1 范围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 术语和定义 5 3.1 地面臭氧 surface ozone 5 3.2 零气zero gas 5 3.3 零点zero 5 3.4 跨点span 5 3.5 校准方程calibration equation 5 3.6 元数据meta data 6 3.7 协同数据co-data 6 4 测量方法和仪器 6 4.1 测量方法 6 4.2 测量原理 6 4.3 测量仪器 6 4.4 数据记录设备 8 5 仪器安装 8 5.1 采样地点和高度 8 5.2 仪器的安装 8 5.3 采样进气管和排气管 9 6 运行管理和维护 9 6.1 更换颗粒物过滤膜 10 6.2 检查与维护 10 7 校准 10 7.1 校准仪器 10 7.2 校准方式 11 7.3 校准的时间间隔 12 7.4 注意事项 12 7.5 校准方程参数的确定 13 8 数据记录和处理 13 8.1 原始观测数据记录 13 8.2 元数据记录 14 8.3 协同数据 16 8.4 观测结果表达 16 附录A 地面臭氧校准数据记录格式(资料性附录) 17 附录B 地面臭氧观测数据格式(资料性附录) 20 前 言 本标准由 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 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洁、徐晓斌、黄建青等 引 言 臭氧是大气中化学性质活泼的微量气体,其浓度的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其强氧化剂性能、温室效应以及紫外吸收功能对气候、生态、环境等全球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近地面大气中的臭氧,对人类的健康和地表生态系统产生直接的影响。人类活动排放的一次污染物(如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臭氧前体物)在大气光化学过程的作用下生成臭氧。在前体物大量排放的地区,在合适的气象条件下,可在近地层大气中形成以高浓度臭氧为特征的局地光化学烟雾。区域性的污染及污染物输送可导致全球对流层臭氧浓度的增加。因此,需要进行长期、准确的观测,以增进对区域和全球大气臭氧变化规律的认识。 测量臭氧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紫外光度法具有准确度高、干扰较少、易于操作和可在线连续测量等特点,是使用最普遍的方法,也是世界气象组织国际臭氧校准中心的标准技术方法。本标准仅对利用该紫外光度法测量近地层大气臭氧的方法进行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近地层大气中测量臭氧含量的方法、观测场地要求、数据表达、校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在固定站点进行近地层大气臭氧的连续观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规范性引用文件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5438-1995《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 ISO 13964:1998《Ai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ozone in ambient air -- Ultraviolet photometric method》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地面臭氧 surface ozone 近地层内大气中的臭氧。 零气zero gas 不含有被测量气体成分和干扰测量的气体成分的空气。 零点zero 向测量仪器通入零气,对其运行状况进行周期性检查的校准点。 跨点span 在测量仪器的量程范围内,通入较高含量的已知浓度气体,对测量仪器的运行状况进行周期性检查的校准点。 校准方程calibration equation 在某一浓度范围内,将臭氧分析仪获得的臭氧浓度测量值订正到WMO(世界气象组织)指定的臭氧测量标准仪器的臭氧浓度测量值的线性方程式: 式中: ——WMO(世界气象组织)指定的臭氧测量标准仪器的臭氧浓度测量值; ——臭氧分析仪测量的待订正臭氧浓度值; ——斜率系数; ——零点校准值。 元数据meta data 用于说明观测数据的数据。 协同数据co-data 与观测数据同期的、对解释观测数据有重要意义的其他观测数据。 测量方法和仪器 测量方法 紫外吸收光度法。 测量原理 根据Lambert-Beer定律,臭氧对紫外光的吸收符合下列关系式: (1) 式中: ——入射紫外光线通过大气样品后的强度; ——入射紫外光线的原始强度; ——臭氧的体积混合比,单位为nL·L-1。 ——臭氧的分子吸收系数(在253.7nm波长,1013hPa,273.16K,纯臭氧气体的吸收截面积为30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