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课标、能力素养培养及其在考试测量中的体现.ppt

新课标、能力素养培养及其在考试测量中的体现.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标、能力素养培养及其在考试测量中的体现

新课标、能力素养培养及其在考试测量中的体现 2009年8月,哈尔滨 新课标下考试测量的 几个重要原则 依纲不依本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必修与选修兼顾 初高中知识贯通 依纲不依本 与旧教材下考试的区别 新课标教材的特点 公平公正原则的要求 各版本之间的差异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贯通、关联、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教学到考试的落实是对课标更大的推动 必修与选修兼顾 保持课标的整体框架结构 兼顾选修课的功能 初高中知识贯通 体现课标精神 “拾遗补缺” 新课标对考试测量的要求 提高对能力考查的力度 关注对历史素养的培养 何谓历史素养 历史素养 =历史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 时间线索,因果联系 ☆ 过程扫描,阶段分析 ☆ 性质评判,意义定位 何谓历史素养 历史素养 =历史学科注重的研究方法 ☆ 从材料出发 ☆ 史实相互印证 ☆ 甄别与辨伪 何谓历史素养 历史素养 =历史学科常用的解决问题方法 ☆ 解读 —复述 —概括 ☆ 归纳 —比较 —提炼 ☆ 分析,论证 何谓历史素养 课标要求的两个梯度 了解、理解、认识、探讨、汲取… 大梯度 一般了解、较深入了解、全面了解… 小梯度 历史素养的梯度 不是培养史学大师 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基本素质 对应考纲(考试说明)中的不同能力要求 历史试题中的学科知识 与历史素养体现 1、新情景的设置 材料型选择题: “曲径通幽处” 历史常识题: “功夫在诗外” 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北京孔庙(见下图)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讨论一: 题干中的文、图、设问,是不是构成有机的新情境?起到什么作用? 讨论二: 元代进士提名碑从制式、文字都带有蒙古族文化特点(刻意突出):款式,刻两种文字,名字蒙汉分列等。——细节问题 讨论三: 细节问题说明什么?是继承还是融合?题目立意的高低。 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答案:B 讨论一: 正确项的图是否典型? 讨论二: 剪辫是不是就一定是反清? 简单化、僵硬、图式化 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 它们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历史试题中的学科知识 与历史素养体现 2 、新材料的铺陈 容量适量增加 材料呈现多样性(避免细碎化) 横向、纵向的历史联系 历史试题中的学科知识 与历史素养体现 3 、新的论证模式:探究式模式 多解(是否应该完全回归教材?) 分梯度赋分(SOLO评分法) 根据材料判断(辨别)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据耶金等《制高点》 【材料二】 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 问题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5分) 答案:?(2)计划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回归教材式的答案) 讨论 “哪几次”与答案不完全相等,有一人主持下的多次改革。 “没有突破”。 这对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完全适用,有些已经突破,如企业自主权,共和国经济和资源独立权等。 【科学性(学科功底)问题】 主题发言三:罗斯福新政与社会救济 下面是主题发言的片断: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但政府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结果胡佛总统的名字成了贫困的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