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理学
药理学
第一章 绪言 - 194 -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 194 -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 199 -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 201 -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概论 - 203 -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 203 -
第七章 胆碱酯酶抑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 - 204 -
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 - 205 -
第九章 N胆碱受体阻断药 - 206 -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 206 -
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 209 -
第十四章 局麻药 - 211 -
第十五章 镇静催眠药 - 212 -
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 213 -
第十七章 抗帕金森病药 - 214 -
第十八章 抗精神失常药 - 214 -
第十九章 镇痛药 - 216 -
第二十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 218 -
第二十一章 钙通道阻滞药 - 220 -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 - 221 -
第二十四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 222 -
第二十五章 抗高血压药 - 224 -
第二十六章 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 227 -
第二十七章 抗心绞痛药 - 229 -
第二十八章 调血脂药 - 230 -
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药 - 232 -
第三十章 拟组胺药与抗组胺药 - 236 -
第三十一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 - 237 -
第三十二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 - 239 -
第三十三章 子宫收缩药及松弛药 - 242 -
第三十五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 243 -
第三十六章 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物 - 246 -
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 248 -
第三十八章 抗菌药物概论 - 250 -
第三十九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 252 -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 255 -
第四十一章 氨基苷类 - 256 -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 257 -
第四十三章 合成抗菌药 - 258 -
第四十五章 抗结核病药 - 260 -
第四十六章 抗寄生虫药 - 262 -
第四十七章 抗恶性肿瘤药 - 264 -
复习题 - 265 -
第一章 绪言
药物:作用于机体用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用于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
新药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上市后药物监测三个阶段。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一、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一)被动转运:药物顺电化学差由高向低的转运方式,不耗能。
1、简单扩散:脂溶扩散,大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非极性药物分子以其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
离子障:离子状态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细胞膜的脂质层,这种现象称为离子障。
影响因素:
⑴ 药物:解离度、极性、脂溶性
⑵ 理化环境
酸酸碱碱易吸收
2、膜孔扩散,又称滤过。
影响因素:流体静压、渗透压、膜孔直径
3、易化扩散
包括载体转运和离子通道转运。
载体转运:
特点:⑴ 载体具有高度特异性;
⑵ 表现为饱和现象和竞争性抑制现象。
(二)主动转运:药物逆电化学差由低向高的转运方式,耗能。
特点:1、需要载体;
2、消耗能量;
3、高度特异性;
4、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吸收: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给药途径是决定吸收速率和程度的重要因素。除静脉注射外,其他给药途径均有吸收过程。口服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
首关消除:由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经门静脉进入肝,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时即被转化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例:硝酸甘油首关消除率达90%,不宜口服。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一般药物分子小、脂溶性高、溶解度大、解离度小者易被吸收。
2、药物的剂型
3、吸收环境
二、分布
分布:药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到达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特点:不均匀。
影响因素
1、药物的理化性质
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⑴ 可逆的;
⑵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⑶ 限制了转运;
⑷ 竞争置换现象;
⑸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显效慢,作用持续时间长。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4、体内屏障
血-脑屏障:分子较大、极性高的药物不能穿过
胎盘屏障
血眼屏障
5、体液PH值
三、生物转化
1、概念及意义
又称代谢: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
灭活:失去药理活性
活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