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

16.者 (1) 代词用法 (2) 助词用法 (3) 通假字 (1)代词。 ①用在别的词或短语后,指人、事、物等。可译为“的”(人、事、物)。②用在数词后面,可译为“个”、“样” 。③用在时间词或否定词后,表示某某时候或“……的话”。④用在“若”、“似”、“如”等词后,像……的样子,……似的。 (2)语气助词: ① 用在主语后,起提顿作用,引出判断。不译。②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解释。③用在疑问句,表示疑问语气。译为“呢”。 (3)通“著”。局,处于。如:大国者下流。《老子》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 用芽者自从本说 。 3、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4、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 5、客何为者? 6、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7、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1、表判断 2、名词性结构,代词 3、名词性结构,代词 4、表停顿,语气词 5、表疑问,语气词 6、引出原因,语气词 7、名词性结构,代词 牛刀小试 17.之 (1) 动词用法 (2) 代词用法 (3) 助词用法 (1)动词。到。 (2)代词: ① 第三人称代词。②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我(们)、自己。③指示代词。这、这种、这些。 (3)助词①定语后置的标志。②宾语前置的标志。③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④定语的标志,“的”。⑤补语的标志,“得”。⑥音节助词,可不译。 1、作《师说》以贻之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而必为之辞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是谁之过与 5、不患其众之不足也, 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7、东割膏腴之地, 北收要害之郡 1、代词,他 2、指示代词,这样 3、指示代词,这 4、结构助词,的 5、取消句子独立性 6、取消句子独立性 7、结构助词,的 牛刀小试 8、卒之东郭墦间 9、顷之,烟炎张天 10、如欲之南海,何如 1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1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13、宋何罪之有 14、云之崔嵬 15、辍耕之垄上, 怅恨久之。 8、动词,到 9、补充音节,无义 10、动词,到 11、代词,它 12、定语后置的标志 13、宾语前置的标志 14、定语后置的标志 15、动词,到 补充音节,无义 注意读音: ⑴yú,可得闻与(欤),船容与而不进兮; ⑵当作“参加”时读yù,“蹇叔之子与师”《殽之战》; ⑶其它都读yǔ。 返回 18.与 (1) 名词用法 (2)动词用法 (3)通假字 (4)助词用法 (5)连词用法 (6)介词用法 (7)复合虚词 (1)名词。党羽、同盟者。 约结已定,虽睹利败,不欺其与。 (《荀子 王霸》) (2)通“举”。①推举、进用。②攻占、收复。③皆、都。 ①选贤与能,讲信脩睦。 (《礼记 礼运》) ②于是乃以执珪而受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战国策》 ③兵不得休八年,万民与苦甚。 (《汉书》) (3)语气助词。 Yú,相当于“欤”。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感叹。呢、吗。 子非三闾大夫与? (《楚辞 渔父》) (4)动词。yǔ ①给予。②亲附、跟随。③交往。④对付、对斗。⑤允许、赞许。⑥帮助。⑦等待。 yù ⑧参加、参与。⑨干预。⑩称誉。 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老子》) ②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故又大施忠焉。 (《国语 》) ③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 (《吕氏春秋》) ④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 (《史记》)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与。 (《老子》) ⑤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 (《论语》) ⑥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 (《战国策》) ⑦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论语》) ⑧蹇叔之子与师。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