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代码及编制规则(好).docVIP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代码及编制规则(好).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代码及编制规则(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代码及编制规则 王 丕 琢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的基础性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要建立在深入调查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普查工作能否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直接关系到保护工作的成败。通过普查摸清家底,形成准确翔实的调查材料(包括调查表、音像、图表等),建立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档案和数据库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这不仅需要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更需要科学的工作原则和方法。为此,国家文化部为统一和规范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对普查对象进行规范化记录与收集,并使普查中所获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和实物得到标准化和序列化的登记、存档、保管,对普查对象作出了合理的分类,并赋予分类代码。 一、原则与方法 在国家统计及标准化管理研究机构、文化部相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参考了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一些国家标准的分类代码编制原则,借鉴了人口、经济、文物等全国性普查的经验和国家社会科学、中国图书分类等有关分类原则,比照国际上通行的编码方法,在充分考虑到计算机检索和数字化管理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编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及代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及代码采用了层次分类法和数字编码形式。 二、分类代码结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分为两层,其中第一层按学科领域分成16个一级类,第二层是在一级类以下细分的二级类;每个一级类以下的二级类中都设有一个“其他”类作为收容类。分类代码结构采用三位数字代码,其中前两位表示一级类,第三位用作二级类的细分,第三位为数字字符9时,表示收容类。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代码表 (一) (五) 民族语言 01 民间舞蹈 05 (二) 生活习俗舞蹈 051 民间文学(口头文学) 02 岁时节令习俗舞蹈 052 神话 021 人生礼仪舞蹈 053 传说 022 宗教信仰舞蹈 054 故事 023 生产习俗舞蹈 055 歌谣 024 其他 059 史诗 025 (六) 长诗 026 戏曲 06 谚语 027 曲牌体制的戏曲剧种 061 谜语 028 板腔体制的戏曲剧种 062 其他 029 曲牌板腔综合体制的戏曲剧种 063 (三) 少数民族的戏曲剧种 064 民间美术 03 民间小戏剧种 065 绘画 031 傩及祭祀仪式性的戏曲剧种 066 雕塑 032 傀儡戏曲剧种 067 工艺 033 其他 069 建筑 034 (七) 其他 039 曲艺 07 (四) 说书 071 民间音乐 04 唱曲 072 民歌 041 谐谑 073 器乐 042 其他 079 舞蹈音乐 043 成年礼 125 戏曲音乐 044 婚礼 126 曲艺音乐 045 (八) 其他 049 民间杂技 08 杂技 081 寿诞礼 127 魔术 082 葬礼 128 马戏 083 其他 129 乔妆戏 084 (十三) 滑稽 085 岁时节令 13 其他 089 汉族节日 131 (九) 少数民族节日 132 民间手工技艺 09 其他 139 工具和机械制作 091 (十四) 农畜产品加工 092 民间信仰 14 烧造 093 原始信仰 141 织染缝纫 094 俗神信仰 142 金属工艺 095 祖先信仰 143 编织扎制 096 庙会 144 髹漆 097 巫术与禁忌 145 造纸、印刷和装帧 098 其他 149 其他 099 (十五) (十) 民间知识 15 生产商贸习俗 10 医药卫生 151 农业 101 物候天象 152 林业 102 灾害 153 渔业 103 数理知识 154 狩猎 104 测量 155 饲养和牧畜业 105 纪事 156 商贸 106 营造 157 副业 107 其他 159 其他 109 (十六) (十一) 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 16 消费习俗 11 室内游戏 161 服饰 111 庭院游戏 162 饮食 112 智能游戏 163 居住 113 助兴游戏 164 交通 114 博弈游戏 165 其他 119 赛力竞技 166 (十二) 技巧竞赛 167 人生礼俗 12 杂耍(艺)竞技 168 妊娠 121 其他 169 分娩 122 诞生、命名 123 满月、百日、周岁 124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码的编制规则 (一)编制原则 为了普查、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对象进行惟一性标识,因而必须按照统一的标识码编制规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每一个普查对象赋予独一无二的标识码。 参照国际上的惯例,结合我国实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的具体对象进行编码标识时,所遵循的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