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田家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VIP

江苏省淮安市田家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淮阴师院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张磊 审核人:孙明 分值: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非常喜欢《百家讲坛》这个栏目,特别是易中天先生与那些爱出风头、喜欢 的人不同,他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三国确实是让人神往的,文人向往的是三国时代,民众喜欢的是三国故事。易中天对三国故事了如指掌,讲得 ,对三国的研究非常深入,对一些学术问题 。 A.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 头头是道 B.侃侃而谈 头头是道 夸夸其谈 C.夸夸其谈 头头是道 侃侃而谈 D.侃侃而谈 夸夸其谈 头头是道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因不忘国运民生最终没能归隐山林,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B.商家尽管在“禁卡令”影响下遭遇销售冷门,但多数市民对这一禁令持支持态度,认为公款应该用在正当地方,无需浪费,应提倡节约。 C.中国古代家训其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它在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堪称是先人留下的为人处世的宝典。 D.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田园在文学中出现并非从隐逸文化的意义上开始的,但对山水的表现方式却存在很大差异。? ??,? ??。??? ,?? ,?? ?。因此,刘勰以为,“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正表明了隐逸文人对自然审美的独特视角。 ①诸子作品中自然景物也止于“山水比德”式人格化比衬 ②山水自然逐渐上升为一种纯粹独立的审美对象 ③随着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 ④《诗经》中的山水自然风景常常是赋比兴的渲染手段 ⑤不再仅仅是一种陪衬或象征 ④⑤③②①????B.④①③②⑤??? C.③②①④⑤????D.③①②⑤④ 4.请选出与上联对仗最工整的一项( ) ①倭寇屠城 ②满城血雨 ③雨花石上凝碧血 ④伟业煌煌大梦圆 ⑤祭三十万亡灵 ⑥民魂奋振 ⑦莫再坑前空拭泪 ⑧含悲以砺 ⑨九州锐志华人 ⑩鲜花为祭英魂 上联:卅万同胞血证,勒石为铭、国耻不忘,长江滚滚怒潮起 下联: ⑤①②⑦ B.⑨⑧⑥④ C.⑨⑥⑧④ D.⑩①⑥③ 5.下面是四种不同情境的讲话,且都与“笑”有关。根据情境推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初次见面时的讲话:我不会讲话,您可别见笑。 B.再次遇到朋友时的讲话:去岁路过贵地,本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 C.接受别人礼物时的讲话: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 D.在追悼大会上的讲话:凶手被抓捕,正气得弘扬,愿我们的英雄含笑九泉。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hebd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