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_培养基灭菌2讲解
上一小节重点内容小结 ? 微生物的热死灭动力学 对培养基进行湿热灭菌时,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受热死亡(微生物体内蛋白质变性)的速率与残存的微生物数量成正比。 K(比热死亡速率常数)由两个因素决定 1、微生物的种类和存在方式 2、灭菌温度 灭菌动力学的重要结论 高温短时灭菌 对 取对数得: ln K = - △E /RT + ln A K与△E 、T有关,T↑,K↑ 对ln K = - △E /RT + ln A 两边求T的导数 d (ln K)/ dT = △E /RT2 K对T的变化率 细菌孢子热死灭反应的△E很高,而大部分营养物质热破坏反应的△E很低,因而将T提高到一定程度会加速细菌孢子的死灭速率,从而缩短在升高温度下的灭菌时间( ln(N/N0 ) = - K t );由于营养成分热破坏的△E很低,上述的温度提高只能稍微增大其热破坏温度,但由于灭菌时间的显著缩短,结果是营养成分的破坏量在允许的范围内。 分批灭菌的设计 分批灭菌的操作 分批灭菌:指每批培养基全部流入发酵罐 后,在罐内通入蒸汽加热至灭菌温度,维 持一定时间,再冷却到接种温度。 优点: (1)设备造价低,不需另设加热、冷却装置; (2)操作要求低,可手动控制; (3)适用于种子罐和小批量生产规模; (4)适用于介质中含有大量固体物质的场合。 缺点: (1)加热和冷却时间长,使发酵罐利用率低; (2)易发生过热而破坏营养成分的现象。 三 分批灭菌的设计 要求绝对的无菌在工业上很难做到, 因为: 三 分批灭菌的设计 而且绝对的无菌也是不必要的,工程上只要求培养基中杂菌降低到合理的程度,然后进行细胞的培养,失败的可能性很小。 那么无菌程度降低到多少为好呢? 有一个设计标准(判据) 三 分批灭菌的设计 培养基灭菌程度N / N0的要求因发酵系统而异。 某些培养过程,由于培养基中的基质不易被一般微生物利用,或温度、pH不适于一般微生物的生长,则对无菌程度要求低;但是有一些培养过程对无菌程度要求高,例如抗生素的生产过程。 三 分批灭菌的设计 常取N=10-3个/罐。 它的意义是:灭菌103次,存活一个活菌孢子的机会为1次。 例如:培养基100m3,含菌105个/ml,,要求灭菌后存活菌数10-3个/罐 三 分批灭菌的设计 分批灭菌过程:升温、保温和降温,灭菌主要是在保温过程中实现的,在升温的后期和冷却的初期,培养基的温度很高,因而对灭菌也有一定贡献。 三 分批灭菌的设计 在灭菌过程中,必需设计出灭菌过程的操作时间和温度。 首先根据培养过程对培养基无菌程度的要求提出无菌判据ln (N0/N) ,然后依据所使用的灭菌设备,和设计出的灭菌温度和时间来计算出实际的ln(N0/N),看能否达到开始提出的无菌要求。 ln (N0/N1) = K(t1-t0) K是变数,t变化,T变化,K也变化。 是否有这样的函数关系呢? 一些学者已经作出的常用的换热方式T-t关系式。 除了这种积分方式以外,工程上还常用图解积分法,即从设计的T-t数据换算成K-t数据,进行图解积分。 三 分批灭菌的设计 例如:某发酵罐分批灭菌最高温度120℃,保持5min,设计的温度和时间关系如下: (A=7.94×1038min-1;△E=278441J/mol;R=8.28J/mol·K) 三 分批灭菌的设计 解:先计算无菌程度的判据: N0/N = 6×1015 ln (N0/N )=36.3 K的数据值是由已知数据计算出的 根据已有的数据作出T-t和K-t图 三 分批灭菌的设计 t=34min以前和t=64min以后,K值太小,忽略不计. ln(N0/N1) +ln(N2/N3)按图解积分,求得 ln(N0/N1) +ln(N2/N3)=15.85 ln(N0/N3)= 没有达到N3=10-3的要求 , 残留菌数N3= N0e-Kt=N0 e-33.8=1.26×10-2 三 分批灭菌的设计 保温阶段对杀死孢子的贡献: 17.95/33.8=53%,而保温阶段时间只有5min。 那么如何改进设计呢? (1)?增加保温时间,如果增加1min,那么 ln (N1/N2) =3.59×6=21.54 那么ln (N0/N3) =21.54+15.85=38.39, 达到了设计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二章3节河流讲解.ppt
- 第二章J金属固态相变基础讲解.ppt
- 第二章WindowsXP操作系统讲解.ppt
- 第二章_4有色金属讲解.ppt
- 第二章PROFIBUS现场总线讲解.ppt
- 第二章CADCAM系统的支撑环境讲解.ppt
- 第二章__环境法的基本原则讲解.ppt
- 第二章__石油的化学组成讲解.ppt
- 第二章_5金属材料在汽车上应用讲解.ppt
- 第二章--我国物流业基本状况讲解.ppt
- 2025年山东省临清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必考题.docx
- 2025年山东省安丘市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事业单位考试(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试题必考题.docx
- 2025年吉林省临江市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类E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推荐.docx
- 2025年云南省腾冲市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类E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及答案1套.docx
- 2025年吉林省洮南市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管理类A类)试题及答案1套.docx
- 2025年四川省绵竹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管理类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强化训练试题集推荐.docx
- 2025年安徽省桐城市事业单位考试(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卷最新.docx
- 2025年山东省曲阜市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事业单位考试(医疗卫生类E类)试题及答案1套.docx
- 2025年四川省什邡市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事业单位考试(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试题推荐.docx
- 2025年山东省栖霞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D类)(中小学教师类)真题最新.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