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东海县第二中学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命题人:杭杰 审核人:徐计化
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7大题,18小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3.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3分)(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4.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像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还为后人留下许多名句佳作,如我们熟悉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
(1)材料所引诗句的作者是 ▲ ,他是唐代 ▲ 诗派的代表人物。(2分)
(2)重阳节时,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远足活动,请你以组织者的口吻拟写一段话,概括此次远足的意义,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4分)
▲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道士顾笑,予亦惊。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A. 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B.①履巉岩,披蒙茸 ②至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C.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D.①攀栖鹘之危巢 ②正襟危坐
6.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3分)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
⑤曾明月之几何 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此良夜何?(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doc
-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政治练习九(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
-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政治练习三(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
-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政治练习五(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
-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政治练习十六(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
-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政治练习四(选修) Word版含答案.doc
-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0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数学).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07年三模试卷(化学).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数学(选修历史).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试题高二数学(选修物理).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数学试题.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数学(文)试卷(无答案).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数学(理)试卷(无答案).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0届高考信息卷 数学试题.doc.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数学(理)试题.doc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数学(文)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