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主要内容 粮豆、蔬菜和水果的卫生及管理 畜、禽肉及鱼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奶及奶制品的卫生及管理 食用油脂的卫生及管理 罐头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酒类的卫生及管理 冷饮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粮豆的卫生及管理 (一)粮豆的主要卫生问题 1. 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 生长期 温度 改变感官性状 收获 霉菌污染 霉变 降低营养价值 贮存 湿度 毒素危害健康 2、仓库的卫生要求 仓库建筑应坚固、不漏、不潮,能防鼠防雀; 保持粮库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扫消毒; 加强粮豆入库的质量检查,监测与控制仓库内温度、湿度; 监测粮豆温度与水分含量变化,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按时翻仓、晾晒,降低粮温,掌握顺应气象条件的门窗启闭规律; 熏蒸时注意用量和范围,防止残留量超标。 (三)粮豆的卫生要求 感观指标:色泽、气味、质地等 物理指标:水分含量、折光度等 化学指标:农药、重金属等 微生物指标:霉菌、虫、黄曲霉毒素等 豆类及其制品的卫生与管理 豆类的特殊卫生问题: 豆类含有的多种抗营养因素(蛋白酶抑制剂、胀气因子、植酸、植物红细胞凝集素),有些人在春夏季食蚕豆尤其是生食新鲜蚕豆,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即蚕豆病。 豆制品的卫生问题 微生物的污染 豆制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水分含量也高,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夏秋季,腐败菌可使豆制品在短时间内出现发粘、变色、酸味等腐败现象。 添加剂的污染 我国豆制品生产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凝固剂、消泡剂、漂白剂等。 掺假 豆浆加水,豆腐制作时加米浆或纸浆,点制豆腐脑时加尿素,豆芽生长过程中使用尿素、硝酸盐等化肥,这些卫生问题非常普遍,须引起注意。 豆制品的卫生管理 豆制品原料、辅料的卫生 用于生产豆制品的各种豆类原料应符合卫生质量要求。豆制品生产用水、添加剂等辅料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豆制品生产加工的卫生 豆制品生产加工场所应符合卫生要求,有防尘、防蝇、防鼠设施;生产加工场所、工具、容器、管道等应保持清洁卫生。 禁止使用尿素等化肥促进豆芽的生长。 发酵性豆制品如腐乳、豆豉等加工过程中使用的菌种应定期鉴定,防止菌种变异和黄曲霉的污染。 豆制品运输的卫生 豆制品在运输过程中要轻装轻卸、运输工具和盛器要清洁。各种豆制品在运输过程中做到冷热分开、干湿分开、水货不脱水、干货不着水、不叠不压、不污染。 豆制品贮存的卫生 豆制品应及时摊开散热,通风冷却。热天应贮存于低温环境,尽快食用。发酵豆制品应密封保存,防止苍蝇污染,避免孳生蛆虫。 豆制品销售的卫生 豆制品销售时盛器、工用具应清洁消毒。销售过程中豆制品应处于低温环境,以防止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 腐败变质的原因 健康牲畜在屠宰、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被微生物污染 病畜宰前就有细菌入侵,并蔓延至全身各组织 牲畜因疲劳过度,宰杀后肉的后熟力不强,产酸少,难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导致肉的腐败变质 常见人畜共患传染病及病畜肉的处理 炭疽:炭疽烈性传染病。是牛、羊、马的传染病,传播途径为皮肤接触,空气吸入,食物污染(少)。症状为全身出血,肝脾肿大等。未形成芽胞的炭疽杆菌55℃左右10~15分钟可被杀死,形成芽胞的需在140℃30分钟干热或100℃蒸气5分钟方能杀灭。 发现炭疽病畜,应整体高温化制,也可加石灰埋入2米深坑。同群牲畜应立即隔离,注射炭疽芽胞疫苗和免疫血清进行预防。屠宰人员的手,衣服用2%来苏儿进行消毒,并注射青霉素。场地消毒用20%有效氯,5%氢氧化钠或5%甲醛消毒。 畜禽肉类食品的卫生问题 生物性污染 主要包括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病原体(致病菌和病毒)、寄生虫及虫卵(如囊虫病、蛔虫病等)和细菌(腐败菌—各种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化脓性球菌、兼性厌氧菌→厌氧菌,根据菌相变化,可确定肉的变质阶段致病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属、大肠杆菌、肉毒梭菌、结核杆菌)污染 化学性污染 主要指肉品中残留的有害化学物质、加工方法及其添加剂的污染(农药、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和激素、兴奋剂、食品添加剂和多环芳族物质的污染) 药物残留 动物用药包括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激素及生长促进剂等。 畜禽的治疗一般用药量大、时间短,而饲料中的添加用药则量虽少,但持续时间长。两者都可能会在畜禽肉体中残留,或致中毒,或使病菌耐药性增强,危害人体健康。 WHO于1969年建议各国对动物性食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