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讲解
Macroeconomics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失业 第二节通货膨胀 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 第一节 失业 二、失业的分类 三、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 四、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五、失业的影响 第二节 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类型 温和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10%以内。 严重通货膨胀,10%-100%;奔腾式的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100%以上,超级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四、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 3、货币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 4、理性预期学派的菲利普斯曲线 * * 一、失业的含义 失业(Unemployment):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 我国歧视性的劳动年龄范围: 下限16岁,上限为男59,女54。 1、周期性失业: 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非自愿失业。 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 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2、摩擦性失业: 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如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对于家庭和个人,是过渡性的。 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3、结构性失业: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往往是“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 通常起源于需求方。 4、自愿失业: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选择失业。 5、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1、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 现有工作条件与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了工作。即消灭了非自愿性的周期性失业状态。 充分就业并非人人都有工作,是不存在非自愿失业 。 2、自然失业(Natural unemployment): 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仍然存在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这样一些难以避免的原因造成的失业。 弗里德曼认为,经济社会仅有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此时的失业率称自然失业率。 设: N为劳动力,E为就业者人数,U为失业者人数,则N=E+U,失业率为U/N。 l为离职率,f为就职率。 劳动市场实现均衡时:fU=lE fU=lE→fU=l(N-U) →(f+l)U=lN→ 1、失业解释:出清、竞争性劳动力市场。 N W o Nd Ns E WE NE 劳动供求曲线的均衡点在E 厂商愿意雇用的接受工资水平WE的工人数量NE N* 就业 自愿失业 此时,另有数量为N * -NE的工人,虽然愿意工作,但要求的工资较高。 是自愿失业。 2、失业解释:非出清的无弹性工资的劳动力市场。 N W o Nd Ns E WE NE N* 一次经济波动使得劳动工资过高W *。 W* N1 N2 就业 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 寻找这个高工资的劳动力N2,但是企业愿意雇用的只有N1 。 非自愿失业:N2-N1 。 自愿失业:N*-N2。 1、失业的损失 失业者:收入、生活水平下降; 企业:产品积压、资源闲置、利润下降、投资减少… 社会与政府:增加政府福利支出,财政困难;社会不稳定,国民收入减少…。 2、奥肯定理(定律 ) 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反之亦然。 结论: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增长,以防止失业率上升。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类型 1、通货膨胀: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 不是指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 指全面、持续的上涨。 2、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我国零售物价指数(RPI)增长率 我国4次通货膨胀高峰及其原因 1980(6%) 高额财政赤字,为127.5亿元。 货币超额投放。货币流通增长率为22.6%。 1985(8.8%) 信贷规模膨胀。贷款余额增长率为23.9%。 货币超额投放。货币流通增长率为19.8%。 1988(18.5%) 货币超额投放。为启动经济,货币流通量增长了31.8%。 通胀预期导致消费者抢购。消费需求膨胀。 1994(21.7%) 货币超额投放。1992年货币流通量增长了43.2%。 投资高速增长导致货币超额投放。社会投资增长率1993年为12.1%。 未预期型通货膨胀:价格上升速度超乎意料。 预期型通货膨胀:物价有规律的变动。 平衡型通货膨胀:每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上升 非平衡型通货膨胀:各种商品价格上升比例不完全相同。 公开型:通过物价水平统计反映出来。 隐蔽型:没有通过物价水平统计反映出来。 抑制型:价格管制条件下,通过排队、搜寻、寻租等途径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上升速度 预料程度 价格影响 表现形式 1、货币供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