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何为“姑洗月”供参习
何为“姑洗月”
(一)
西浦有一景点叫“太阴宫”,是元朝时期所建,而它的外围是在清朝同治年间重新修葺的,上方有“大清同治玖年姑洗月吉日”几个字。那么,所谓的“姑洗月”该如何理解呢?百度了一下,终于找到了一个释义,如下所述:
“姑洗”是十二律的第五种,六律的第三种。《汉书·律历志》载:“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以统气类物,一曰黄钟,二曰太族,三曰姑洗…。” 古人又把十二乐律与十二月相配,姑洗配夏历三月。故此《淮南子》“天文训”篇有:“[清明]加十五日,[斗星]指辰则谷雨,音比姑洗。”之说。古人为什么要把“姑洗”相配“阳春三月”呢?综观释义,还是汉、班固在《白虎通·五行》一文中说得最透彻:“三月谓之姑洗何?姑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皆去故就其新,莫不鲜明也。”意思是说,“姑”与“故”谐音,有故旧之义,洗、有涤旧焕新之功。三月,时近初夏,阳气日盛,万物大萌大动,大有去故就新的大气象,所以,以“姑洗”相匹配。
在西浦给客人讲解的时候,我大多说指的是农历的三月份,因为这个时候姑娘们都会把家里的衣物什么的拿出来浣溪,以去除一年的霉味,除旧迎新。由于农历三月都可以看到家家户户浣溪的情况,因而,人们直接把这个月称为“姑洗月”了。看了专家的释义之后,方觉得自己的说法有所欠缺。现将其摘录在自己的日志里,好好学习。
“姑洗月”“暘山庙”和“护树碑”
已有 113 次阅读2012-1-28 22:07 |个人分类:走读记
暘山庙
“护树碑”
正月初三,应故人之邀,赴城南阳岙村做客,中午与主人家人、戚友,约八,九人围坐一桌,一边喝酒,一边古今中外的侃谈。忽然,座中一青年问我,“村头暘山庙前,有一块清嘉庆年间的石碑,碑文的首句为‘大清嘉庆拾壹年岁次丙寅姑洗月’,其中‘姑洗月’村人和路人都不解。陈老师,你知道它是指哪个月份?”古人对一年十二个月,皆配有雅称,如荷月、菊月、巧月,辜月等等,不一而足,以“姑洗”称月的,确为少见。但在年青时,听说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故好奇地找来他的《诗集》读了几首,其中《南海乱石山作》对我印象很深,诗中有:“昔去景风涉,今来姑洗至。”句,隐约记得,编者注释:“‘景风’为夏至后之风;‘姑洗’为阳春三月之时”。故以,好象是三月而答。那年青人会意的奉承我一番,好象他早已知道答案,只是试探着考我。其实,我的确被考住了,如果他再问一个为什么?我定无言以对。因为“姑洗”到底是什么,我确实一无所知呢!
散席后,我特地转个圈,到了暘山庙前看那方古碑,并拍了几张照片,回家一头扎进了书堆里。但《现代汉语辞典》、《中华大字典》,甚至大部头的《汉语大字典》均无“姑洗月”的释条。却在一本,名不见经传的《古汉语词典》里找到了答案。原来,“姑洗”是十二律的第五律,六律的第三律。《汉书·律历志》载:“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以统气类物,一曰黄钟,二曰太族,三曰姑洗…。” 古人又把十二乐律与十二月相配,姑洗配夏历三月。故此《淮南子》“天文训”篇有:“[清明]加十五日,[斗星]指辰则谷雨,音比姑洗。”之说。古人为什么要把“姑洗”相配“阳春三月”呢?综观释义,还是汉、班固在《白虎通·五行》一文中说得最透彻:“三月谓之姑洗何?姑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皆去故就其新,莫不鲜明也。”意思是说,“姑”与“故”谐音,有故旧之义,洗、有涤旧焕新之功。三月,时近初夏,阳气日盛,万物大萌大动,大有去故就新的大气象,所以,以“姑洗”相匹配。年青人的一道“考题”,却为我提供了一方古碑。这一天,吃来(一顿丰盛的午饭),学来(明白了“姑洗”的释义),得来(观摩了古庙、古碑,还拍来了照片),可谓收获颇丰。
(二)
暘山庙,位于平阳城南牧垟村上山自然村村口。庙东有仙牛岭古道,是墨城入县城的主要通道,旧时墨城,海山阻隔,与外交通仅有二;一、出墨城西山,从百步踏上山,翻越棋盘岭至河口郑家墩,而入鳌江市(今鳌江镇);一、出墨城南园,经西坑、打石坑、过风门头,下岭至牧垟,而入县城坡南。后者虽山峦连绵,岭道盘绕,但比前者入县城路,近五里。故公差、樵渔、商旅,大都喜从仙牛岭古道出入。而暘山庙恰居古道之入山口,进出墨城的行人,川流于庙前。庙傍有古树六株,枝干参天,绿荫如盖,可供行旅遮阳解乏于下。由此想象,旧时的暘山庙,无疑是香火缭绕,人气旺盛的热闹之所……。
古碑,青石质,连碑座高1.6米,宽0.52米,额题“奉宪勒碑”。细读碑文,却知是一块“护树碑”。碑记说,古庙前,原有古木六株,干皆合抱,早先被山民强伐一株,仅留五株,地方甚为珍爱。清嘉庆十一年(即公元1806年)三月,有山民潘圣洁,借伐军料为名,妄图砍伐庙前五株古树,村中黄御香老人,带头连名状告平阳县正堂,以“仁民爱物,为民留荫”为由,禀请官府禁伐。后由温州府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