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_lecture讲解.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ntroduction_lecture讲解

第 1 章:總體經濟學導論 總體經濟學的範疇 總體理論發展簡史 總體經濟模型 1. 總體經濟學的範疇 總體經濟學研究一個經濟社會的「整體」或「平均」表現,分析的對象是「市場經濟」,不是以集體主義組織經濟活動的「統制經濟」。 以性質區分,總體經濟學關心的問題可歸納為以下七項: 長期的經濟成長 短期的景氣波動 持續的物價膨脹 政府的政策干預 金融市場的震盪 國際貿易與金融 財富的集中與分配 (newly added) (1) 長期的經濟成長 1929-2012 年的 80 年間,美國的實質 GDP 成長了 15 倍,平均成長率是 3.4 %。 1961-2012年的 50年間,台灣的實質 GDP 成長了 34 倍,平均成長率是 7.2%。 R. E. Lucas Jr.: When one thinks about growth, it’s hard to think of anything else. (2) 短期的景氣波動:實質 GDP 成長率 (3) 持續的物價膨脹:貨幣理論 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台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Milton Friedman: Inflation is always and everywhere a monetary phenomenon. 台灣的 Phillips 曲線:失業率與物價膨脹率 (4) 政府的政策干預:美國政府支出占 GDP 比例 (5) 金融市場的波動 美國道瓊工業指數:1929-33 年,股價下跌 87%。 台灣加權股價指數:1985-90 年,股價上漲了 15 倍,1990/2-1990/10, 股價崩跌了 75%。 Economists: Taiwan’s Stock Market: Not for Orphans and Widows. 針對金融中介與總體經濟活動之間的關係,經濟學家缺乏一致的看法,這是一塊有待填補的理論缺口。 (6) 國際貿易與金融 美國的貿易依存度:進出口占GDP 的比例 台灣的貿易依存度:1960 年代的進口替代與出口導向政策。 國際資本移動:新開放經濟總體經濟學 (7) 財富的集中與分配 Thomas Piketty: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2014) 資本份額:r g ,資本與勞動的替代彈性1 世襲資本主義:財富與資本的集中,停滯的社會階層 「瘋狂」的解決之道:全球財富與資本稅? 2. 總體理論發展簡史 古典學派 (Classical School): 1930 年代以前 凱因斯經濟學 (The Economics of Keynes):1936 -1950 新古典融合 (Neoclassical Synthesis):1950 - 1980 新興古典學派 (New Classical School):1970 – 持續發展中 新興凱因斯學派 (New Keynesian School):1995 – 持續發展中 2. 總體理論發展簡史 (1) 古典學派 (Classical School):1930 年代以前的經濟學 經濟分析的兩大原則:理性 (Rationality) 與均衡 (Equilibrium) 古典學派用理性與均衡解釋所有經濟現象。當時的經濟學只有一種,我們今天所稱的個體經濟學及總體經濟學都不存在。 何謂理性?「即使是精神錯亂之人也可能是理性的!」 何謂均衡?均衡是一種可以持續維持 (sustainable) 而且可以預測 (predictable) 的平衡狀態 , 這是任何實證科學能夠有效解釋的狀態。 賽伊法則 (Say’s Law):生產者必然是有所求而生產,故「供給自創需求」(凱因斯用語,古典學者並未真的如此說過!)。據此,充分就業是一種常態,經濟社會不可能出現「長期而持續」的失業。此一看法使古典學派在經濟大恐慌時相當難堪。 2. 總體理論發展簡史 (2) 總體經濟學的誕生:凱因斯經濟學 (The Economics of Keynes) 歷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總體資料開始出現 1930 年代的經濟大恐慌 (Great Depression) John Maynard Keynes: 《就業 , 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1936) 凱因斯顛覆古典學派的理性與均衡: 動物本能 (animal spirits) 與經驗法則 (Rule of Thumb) 工資僵固與市場失衡 需求自創供給:要解決經濟大恐慌,政府應增加支出,即使舉債也在所不惜。功能財政 (functional finance) 的觀念開始萌芽。 2. 總體理論發展簡史 (3) 新古典融合

文档评论(0)

152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