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民俗文化复习
按表现内容来分 口头民俗 1、叙事民俗(神话、故事、传说等) 2、俗语民俗(谚语、谜语、绕口令等) 3、音韵民俗(民歌、民谣、口头史诗) 风俗民俗 民间节日、民间信仰、民间礼仪 物质民俗 饮食民俗、民间服饰、民间建筑 这些分类只是大致而言,其实许多民俗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如春节里,既是风俗民俗,其中也有物质民俗、口头民俗等 3、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 地域性 1、自然环境决定着民俗的地域特征 2、社会环境也决定着民俗的地域性 变异性 传承性 规范性 4、民俗文化的功能 娱乐性 教育功能 文化强化和保存功能 心理调节功能 岁时节日民俗 第一节 岁时节日的由来和发展 一 岁时节日的由来 来源于原始的宗教活动,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将岁时视为生命的历程,春夏秋冬四时的代谢有如生命机体的生长衰亡,在旧死和新生的季节循环中,人们逐渐形成了时间更新的意识。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时间不仅具有伦理属性,同时它亦具有如生命再生的更新特征。 二 岁时节日的发展 1 神话传说的嵌入 2 上层统治者的参与和提倡 3 民众历史情感在节日风俗中的积淀 4 宗教节日(或其因素)的渗透 5 各民族节日风俗的融合 民以食为天 中国饮食民俗文化 中国饮食民俗文化的内涵 1、精辟凝练的饮食理论 2、无所不包的饮食的内容 3、多姿多彩的烹饪艺术 4、底蕴深厚的饮食文化心理 中国居住民俗 中国民居的文化特征 1、物质性要求: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起居的实际需要 2、精神性要求:体现尊卑之礼、长幼之序、男女之别、内外之分等宗法伦理思想等 3、民居自然质朴的性格:利用当地出产的材料,用最经济的方法,密切结合当地气候和地形、环境等自然因素建造 民居依形式分类 在中国的民居中,最有特点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徽州古民居、广西四川的竹楼、云南的一颗印民居和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 。 窑洞式:以洞穴栖身演变而来的住宅形式 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 青瓦白墙,围墙高大 房屋一般是三开间或五开间的两层小楼。层楼迭院,高低错落 门罩以石雕或砖雕装饰而成,庭院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特点,院中有水池,种植花草盆景,各处的梁柱和栏板上雕刻精美图案 徽派民居现以西递村和宏村为代表 土楼:广东、福建等地的客家人住宅 客家并非少数民族:客家人源于地道的中原汉民。客家的先民因躲避王权更替、农民起义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引发的战乱而举家南迁。历史上较大规模的南迁就有五次。因古时的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后就编如“客籍”,故南迁的中原汉人被称为客家人。长途跋涉、客居他乡,“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家才能生存发展。所以客家人的祖先是1900多年前从黄河中下游地区迁移到南方的汉族人。 环形土楼 干栏式民居—广西、四川 蒙古包 服饰民俗 二、服饰的起源 最为流行的解释是:“遮羞布”理论。 “出于羞耻感而遮体”。这种学说以《圣经》为例,认为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偷吃了智慧之果后,发现自己赤身裸体,深感羞耻,于是用树叶缠身蔽体。 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它是不全面的,远古人类对裸体并不忌讳,如《三国志·张严程阚薛传》记载:“日南郡男女裸体,不以为羞。”今天我们在文化研究中发现的原始人生殖崇拜、生育女神崇拜也是一个极好的证明:原始人并不认为赤身裸体是多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因此“遮羞布”说是站不住脚的。 纯装饰论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认为服饰起源于装饰,服饰的发明就是为了更好的打扮自己。 “美”,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道:“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大为美” 实用主义,是偏重于物质的。在解决温饱之后,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审美标准自然不断向高层次推进,偏重于精神内涵的发掘。 服饰的起源在于保护身体 温饱问题 在上古时期,人们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饱受苦难。为避风寒,人们兽皮加身,树叶蔽体;为了避免磕碰刮刺,人们发明了护腿护膝。兽皮、竹皮、棕榈皮成为人们的制衣原料。后来,人们又从蜘蛛织网中得到启示,学会用葛藤、粗麻、树皮等粗纤维编织衣服。 住宅的产生,给人们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生活空间,为人类抵御风寒、防止野兽袭击提供了可能;同时,它也限制了人们的活动空间,限制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而服饰的产生,将人类从房屋的禁锢中重新解放出来,使之无论身处何处,都能感受到体贴与温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