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持久原因 (1)交战双方没有一方具有绝对优势 (2)大杀伤力的武器更有利于防守 (3)军队机动性不强,后勤保障能力不高 …… *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一、欧洲的三条战线和交战双方 爆发:德、奥决定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1914.7.28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 奥匈 土 保 法 塞 意 俄 英 交战双方: 同盟国VS协约国 见风使舵,参加到协约国 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英法 德 波罗的海南岸至 罗马尼亚 俄 德、奥匈 巴尔干 塞尔维亚 奥匈 西线东线南线 三条战线: }主要战线 两线作战: 德、奥匈 最关键、最 具有决定性意义 西线三国的军队实力都比较强。 德军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精良,陆军配备的重型火炮是所有参战各方中最强的。 法国陆军的水平在欧洲居第二位,仅次于德军,最可称道的武器是快速连发的75毫米口径火炮,也是当时最好的野战兵器之一。此外,法国还从北非调来了受战火长期考验的殖民地军队。 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军队不同。英国的陆军全是志愿兵,虽然数量比较少,但也是高度专业化的部队,尤其是步兵,已被训练到可以在一分钟内瞄准射击15次。此外他们还从平民中又征召了很多志愿兵。 “施里芬计划”? 德皇威廉二世对战争的胜 利信心百倍,他对即将开 往前线的士兵宣布:“叶落 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二、大战的第一阶段1914 德 英法联军 马恩河战役 进入相持阶段 2、东线: 俄 德国 奥匈 3、战局: 德“施里芬计划”破产,陷入持久阵地战 俄败 俄胜 形成对峙局面 俄国攻势 1、西线: 马恩河 特点:一战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1914年9月11日,小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3天后,他被撤职。 三、大战的第二阶段 1915~1916 1、东线:1915 德奥击溃俄国计划失败 东线战役中被俘的俄军 三、大战第二阶段1915~1916 2、西线1916(最关键) ①凡尔登战役 ②日德兰海战 ③ 索姆河战役: 目的:迫法退出战争 关键词:毒气弹、绞肉机 影响:德计划失败. 最具决定意义、转折点 目的:打破英国海军的封锁 关键词:规模最大海战 影响:英军仍掌制海权 目的: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 关键词:坦克、索姆河地狱 影响:是一战中规模最大战役 材料一 在以后三年的战争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过去几十年发明出来的各种武器——有枪栓的来复枪、机关枪、现代榴弹炮等……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敌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 ——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材料 思考讨论:一战为什么变成旷日持久阵地战? 这种形势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 持久战有利于协约国 A协约国在面积、人口、资源等方面都远胜于同盟国,还占有广阔海外殖民地,但其兵员分散,装备差,有利于长期作战。 B同盟国则军队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其人口资源都无法同协约国相比,利于速战速决。 第3课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萨拉热窝 西线从北海往南延伸到瑞士边境,在这里是英、法对德作战。 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由俄国对德奥作战 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 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百余名 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 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理由。 德国海军舰队无法突破英军封锁,于是采用无限制潜艇战来破坏英军的海上补给线造成了大量无辜伤亡 美国的“中立” 阅读材料与思考: 材料二:威尔逊对德宣战演说: 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目的和要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物质上的补偿。 材料一:漫画 思考:1、材料一反映一战前期美国对大战采取什么政策? 2、材料二反映美国对大战的政策发生什么变化?其目的真的是威尔逊所标榜的那样吗?你认为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对一战有何影响? 一、大战的第三阶段 (1917—1918) 1、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917) (1)美国加入协约国 ①原因: ②影响: A、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 B、德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大大增加协约国经、军实力 (2)中国加入协约国 C、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 (3)俄国退出大战 ①原因: ②表现: 1918年3月,《布列斯特和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