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下.pptVIP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讲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下)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社会科学系 潘纯琳 目录 第一节 陀斯妥耶夫斯基 第二节 安东·契诃夫 第一节 陀斯妥耶夫斯基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19世纪下半叶俄国最富天才、最有个性,同时也最有争议的一位作家。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性的变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他的性格,这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充分的反映。 链接:三套车 (一)生平与创作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俄国19世纪下半叶最富天才、最有个性,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他于1821年11月11日生于莫斯科。父母均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在莫斯科一家私立寄宿学校完成中学学业,后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学习,其间对文学发生浓厚兴趣。 (一)生平与创作 1843年获准尉军衔,即被派往彼得堡工程兵团工程局绘图处任职,由于志在文学,供职一年即退职,专事文学创作。1846年,陀氏发表《穷人》,小说以对“小人物”的深切同情和对主人公心理的细腻刻画而引人注目。继《穷人》之后,陀氏在四十年代还写了《女房东》、《白夜》等小说,这些作品继续表现出心理刻画上的卓越才能。 (一)生平与创作 陀氏一生经历不凡,长期受政府迫害以及贫穷、疾病的折磨,家庭生活也不顺利,直至前妻病逝,1865年与一位速记员结婚后才得到家庭幸福,并逐渐还清债务。1881年1月28日,陀氏病逝于彼得堡。 (一)生平与创作 因在一次集会上宣读别林斯基的《给果戈理的一封信》,得罪当局,与其他三十多位成员一起被捕并判死刑,后意外改判至西伯利亚服苦役。近十年的流放生活严重损害了他的身心健康,其思想体现于1861发表的《死屋手记》里。 陀氏于六十年代重返文坛,其时正值农奴制度改革前夕,他和哥哥一起先后创办《时间》和《时代》杂志,宣扬他们的观点。曾两次到西欧治病和访问,密切关注俄国和西欧的各种思潮,形成其独特的世界观,创作了大量重要作品,如《被欺凌的与被侮辱的》、《死屋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和《卡拉玛佐夫兄弟》。 (一)生平与创作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人公 《三位大师》(1820)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为欧洲三位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传的一部著名的传记文学作品。他在书中写道:“让我们环顾一下周围吧,街道上,小店里,低矮的房子和明亮的大厅里,——那儿的人们在想些什么呢?要做幸福的、满意的、富裕的、有权势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人公之中,有谁追求这些呢?一个也没有。他们不想停留在任何地方,甚至也不想停留在幸福之中。他们永远向前奔走……他们自己对这个世界一无所求”! (二)《罪与罚》 1)(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罪与罚》,岳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 2)(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著,《罪与罚》,朱海观?、王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二《罪与罚》 小说以惊险、凶杀等扣人心弦的紧张情节,把赤贫、奴役、酗酒、犯罪等现实生活图景和对于犯罪心理、社会思潮、伦理道德等问题的探讨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映出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社会在资本主义冲击下所发生的动荡和变化。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世界观转折后存在的尖锐矛盾。 二《罪与罚》 小说第一部展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斗争,剖析了他一步步走向犯罪的过程,然后以可怕的杀人场景结束。其余五部则用以详细描写惩罚罪犯的过程,如此,小说的重点在于“罚”。 二《罪与罚》 作者对“罚”也赋予双重的含义,即肉体上的罚和精神上的罚,其中又侧重于后者。此一处理为引入索尼亚的基督教精神带来契机,而主人公走向新生的精神历程,则表达了作者的反抗暴力革命而带之以宗教救世的思想。 (二)《罪与罚》 以凶杀案的情节来展现主人公的性格,其进展跌宕起伏,往往出人意料,至于陀氏何以喜用这一手法,巴赫金有过精辟的论述; “精神苦刑”似的心理刻划,把人物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层层剖析他们的灵魂,醉心于描写病态心理,强调直觉主义,而被现代派作家奉为鼻祖。 (三)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独特贡献:复调小说 1、音乐术语:复调(Counterpoint) “复调”本为音乐术语,又称“多声部”,由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 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复调音乐的体裁:卡农、创意曲、赋格、经文歌、复调尚松、坎佐纳等。 2、文学批评术语:复调理论(Polyphony Theory) 首次将音乐中的“复调”概念引入小说理论的是苏联文艺理论家米哈依尔·巴赫金,他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1929)中,用“复调”来描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