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年来有关细辛用法用量研究的综述
浅谈近年来有关中药细辛用法用量研究的综述
梁兴光 10级中医本科1班 105160150004
【摘要】
阐述历代医家对细辛的用量,旨在探索细辛的合理使用剂量、剂型、配伍及服法,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
【关键词】
细辛;古今用量;综述。
【正文】
细辛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临床应用已有2000多年历史,具有良好的散寒止痛、祛风解表、温肺化痰、宣通开窍等作用,为古今医药界所公认,但细辛又是一味很有争议的中药,争议的焦点主要在用量上。
1.“细辛不过钱”的记载
考“细辛不过钱”(1钱约合今之3 g)之说起于宋代陈承的《本草别说》,但该书已佚,宋·唐慎微《证类本草》记载日:“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而死,虽死无伤”(注:“钱匕”是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用汉代的五株钱币量取药末至不散落者为一钱匕,用五铢钱币量取药末至半边者为半钱匕。一钱匕约为今2 g多,半钱匕约为今1 g多)。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这种说法流传至今,影响很大,甚至还流传着“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的谚语。明·刘文泰编著《本草品汇精要》称细辛:“不可多用。”清·严洁等人编著《得配本草》日:“其性极辛烈,气血虚者只用一、二分,亦能见效。多则三、四分而止,如用七、八分,以止一钱,则真气散,虚气上雍,一时闷绝。”清·吴仪洛《本草从新》日:“所用止宜几分。”清·罗国钢编著《会约医镜》曰:“细辛燥烈,不可过用,过用一钱,闷绝而死。”清代·凌奂编著《本草害利》日:“即入风药,亦不可过五分,服过一钱,使人闷绝。”
2.“细辛过钱”的记载
陈修园在《神农本草经读》即质疑说:“近医多以此语忌用,而不知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宋代《和剂局方》之加减三五七散,细辛用至一斤八两。明代《证治准绳》之滑氏补肠汤,细辛用量为三两。张仲景善用细辛,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使用细辛共计20处,其中用到六两的有乌梅丸1方;用三两的有小青龙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8方;用二两的有麻黄附子细辛汤、厚朴麻黄汤、大黄附子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汤5方;用一两的有赤丸及真武汤、白术散(方后加细辛)共3处;用三分的有侯氏黑散及防己黄芪汤(方后加细辛)共2处。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提到细辛“二钱非不可用。”《备急千金要方》中治内实关格之半夏汤,细辛用量为四两。《景岳全书》中治胃火牙痛之二辛煎,细辛用量为三钱。《石室秘录》中记载的治疗头痛二方,曾用细辛五钱和一两。
3.近代医家临床用量
河北唐山刘沛然[1]编著的《细辛与临床》一书中介绍了重用细辛60 —120 g治疗晚期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会,患者不仅无1例气闭塞而亡,而且罕见明显毒副作用。谢海州[2]治疗阴虚之顽固性头痛,以沙参45 g,天门冬、川芎各10 g,细辛15 g,水煎服,疗效甚佳。侯成钦[3]临床中在辨证的基础上将细辛与石膏配伍治疗牙痛头痛,细辛用20 g,细辛与附子白芍配伍治疗癌肿疼痛、寒湿关节痛,细辛每用至20g或30 g,均取得良好疗效,未见不良反应。可见细辛与养阴清热药相畏相杀,与辛温药相须相使均可减毒增效。杨百弗等[4]以苓甘五昧姜辛汤、小青龙汤为基础的加减新方麻辛味干汤,细辛剂量在3~10 g,用于治疗寒饮内伏、肺失宣肃之咳喘,效果显著。陈秀红等[5]通过临床实践证明,细辛水煎内服可用至15g,而没有出现任何毒副作用。据此,陈氏认为细辛煎剂用量以3—15 g为宜。程惠等[6]曾将细辛从2g渐增至15 g水煎自服,服后未出现副作用,后又用细辛5—15 g配复方应用于治牙痛也都未出现不良反应,而疗效更佳。高家骏等[7]临床分组对照治疗晚期重症类风湿性关节70例,其治疗组40例,重用细辛60 g,水煎服,对照组30例,用细辛3 g,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总显效率分别为90.0%和4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总显效率为2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而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刘兴武[8]从30多年临床中体会到,只有将方药中细辛的用量上升到9 g,疗效才会显著。若根据病情,将其渐增至15 g,则疗效尤著。其曾酌情将其渐用至 40 g,先煎30分钟,不但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而且还明显地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董良杰等[9]在治疗血管性头疼痛在额颞,或左或右,或牵扯耳前后疼痛,证属风痰瘀阻少阳者,常用小柴胡汤原方去人参,加细辛15 g,川芎20 g等,水煎,1剂/d,效果明显。董良杰等[10]临证20余载,其用细辛者,剂量师法仲景,常用剂量为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