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事起诉状2016
民事起诉状 三、民事起诉状主要特征 练习:下面是一例案情和根据案情所写的一份起诉书,请根据所学知识来分析该起诉状存在的问题。(提示:从基本格式、诉讼请求、事实理由、文字表达等方面入手) 案情:2007年8月3日,北京市民王某到酒店就餐,由于酒店地面太滑而不慎摔倒,造成左脚踝关节骨折,遂起纠纷,双方就赔偿事宜争执不清,王某遂起诉至法院。 起诉书 朝阳区人民法院: 我叫王五,今年35岁。今年8月3日,我应朋友之邀,到xx大酒店吃饭,结果因餐馆地面太滑,导致我上桌时摔了一跤,摔成骨折。而酒店方却拒绝赔偿我的医药费。我实在无法忍受,于是只好用打官司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请人民法院为我做主,判决xx大酒店赔偿我的全部医药费。 此致 敬礼 王五 2007年9月10日 一、含义与作用 (一)含义 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自己的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民事争议时,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据事实和法律,按照法律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时制作并使用的法律文书。 (二)作用 是公民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是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调解的依据。 是被告人进行答辩的依据 二、民事诉讼范围 作为民事起诉状,争执的焦点集中在民事权益或者其他民事纠纷上。 如财产所有权、财产继承权、知识产权、债权、经济合同纠纷以及婚姻家庭纠纷等属于民法、经济法、婚姻法、继承法、著作权法等所辖的范畴。 案件的多发性 案由的多样性 诉讼主体广泛性 四、起诉状的文本格式 首部 正文 尾部 (一)首部 标题 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标题 第一行居中书写 民事起诉状 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先原告后被告的顺序; 依次写明各方当事人的姓名、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等自然情况; 若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写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 有诉讼代理人的,也应依次写明其姓名、所属律师事务所的名称; 有多个原告或被告,依责任轻重依次介绍其情况。 原告:李XX,男,1988年10月1日生,汉族 地址:浙江省XX市XX区XX路13号。 被告:上海XX设备厂。 法定代表人:王XX, 职务:厂长。 地址:上海市XX区XX路51号。 (二)正文 诉讼请求 事实与理由 证据与证据来源,证人姓名与住所 诉讼请求 1.写明原告向法院诉讼的目的和要求。 2.如果有多项请求,应分条书写。 如诉讼请求: 一、判决被告支付工程欠款人民币50万元。 二、判决被告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10万元。 三、判决被告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用。 3.写诉讼请求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请求事项要合理合法,切实可行; ②请求事项要写得言简意赅,明确具体; ③请求事项要周到无遗漏。 事实与理由 事实: 诉讼依据事实,法院审案重证据。 陈述事实要把发生争执的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等具体情况写清楚,特别是双方当事人权益争执的主要情节和主要分歧,着重说明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 事实与理由 理由: 要根据事实和法律认定被告的侵权行为或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应承担的责任。 要善于引用有关法律、政策作为理论的根据,以确保诉讼的合法性; 要正确理解法律条文的适用范围,引用原文时,要用引号,并交待出处。 事实与理由 原告与被告系堂嫂与堂弟关系。原告为甲长子媳妇,育有一子B,甲长子于2006年车祸身亡,之后原告承担着赡养甲乙夫妻的重任,甲乙年迈,无生活来源。被告为甲乙亲生次子,自幼被送养甲兄D收养。E为甲乙之女。2001年3月,甲离世,留下与乙共有房屋五间(位于市七星区X路X号),无遗嘱。甲死后,乙、原告、被告、B、E就房产归属发生争议,随后,在D的怂恿下,被告入住了五间房中的一间。被告作为D的养子,未对甲履行赡养义务,原告认为被告无房屋继承权,现原告要求被告搬出房屋,停止侵占。 综上所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特诉至贵院,请求法院依法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 证据与证据来源,证人姓名与住所 在民事诉讼中,原告对提起诉讼的案件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