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承压设备设计与安全1浙大课件1
(3)示例 ● 对于下图所示的带平封头的圆筒体,可以给出三种合理的一次结构: 一次结构法 (3)示例(续1) ●如图(a)。取原始结构为一次结构,封头和筒体中的全部薄膜应力、线性弯曲应力都是一次应力,并采用一次应力强度的极限值来控制。 ●如图(b)。将连接处B的弯曲应力归入二次应力,解除B处对转角与径向位移的连续性要求,取薄膜应力状态下的筒体和周边简支的平封头作为一次结构。 ●如图(c)。将连接处B的弯曲应力归入二次应力,只解除B处对转角的连续性要求,这时B处除有轴向力N外还将出现横剪力Q,但没有弯矩。 一次结构法 (3)示例 (续2) ●比较三种方案,B处封头与筒体的连接对封头来说是有利约束,而对筒体是不利约束。 ▲方案(b)中筒体的一次应力最小,它仅处于薄膜应力状态,但平封头中的一次应力最大。若想减薄筒体厚度这个方案最好。 ▲若要想减薄封头厚度方案(a)最好。 ▲而方案(c)则是封头与筒体厚度均介于中间的方案,因为B处的径向位移连续性要求对封头是有利的而对筒体则有所不利。 ●假如这三个方案都能满足标淮中规定的各类应力强度极限,则其设计都是可行的。 一次结构法 (3)一次结构法的实施 ●原始结构的应力分析:取原始结构为一次结构,用有限元法计算其总应力场,沿若干应力分类线将总应力分解为总体薄膜应力、局部薄膜应力、线性弯曲应力和非线性应力,并将它们分别归入Pm、PL、Pb和F。若各类应力都小于相应的应力强度极限,则设计可行的,但往往是保守的。 ●构造一次结构:若第一步中最大的PL十Pb已超过1.5Sm(Sm为设计应力强度,相当于许用应力),则可将由总体结构不连续引起的较高的弯曲应力归入二次应力,切开最大PL+Pb的作用截面,解除相应的弯曲约束或同时解除径向位移约束,若得到了一个合理的一次结构,则上述的PL+Pb便可归入二次应力。若简化以后的结构变成可变机构了,则说明被解除的约束是基本约束,应当保留。若简化结构中的最大一次应力比原始结构时的更大了,则解除的是有利约束,也应当保留。 一次结构法 (3)一次结构法的实施(续1) ●一次结构的应力分析和最佳选择:用有限元计算一次结构中的应力场,并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进行应力分解,然后从一次应力水平和其他设计条件综合考虑,选择一种最佳一次结构。 ●原始结构的应力分类:原始结构的一次总体和一次局部薄膜应力及一次弯曲应力就等于上面选出的最佳一次结构中的相应应力。 ●应力强度评定:若按上述各步完成了应力分类,就可以根据标准中给出的各类应力强度许用值进行应力强度评定。 一次结构法 ●应力强度——复杂应力的当量强度。即采用强度(破坏)理论将复杂应力状态(二向或三向应力)组合为与单向应力可相比较的当量应力。分析设计采用最大切应力准则(即第三强度理论)计算应力强度,其值为该点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之差,S=σ1-σ3。 ●采用弹性名义应力(或虚拟应力 Pseudo stress)计算应力强度。因此,只有当名义应力小于屈服点时,才是结构中的真实应力。 ●在对各应力强度进行应力强度评定的过程中,均包括比它更危险的应力成份,例如:不单独进行二次应力强度的评定,而是对一次加二次应力强度进行评定。 应力强度评定 应力强度的概念 ●根据各类应力及其组合对容器危害程度的不同,分析设计标准划分了下列五类基本的应力强度: ◆ SⅠ——一次总体薄膜应力强度,Pm; ◆SⅡ——一次局部薄膜应力强度,PL; ◆SⅢ——一次薄膜(总体或局部)加一次弯曲应力强度, 由(PL+Pb)算得; ◆ SⅣ——一次加二次应力强度,由(PL+Pb+Q)算得; ◆ SⅤ——峰值应力强度,由( PL+Pb+Q+F)算得。 应力强度评定 应力强度的种类 ●除峰值应力强度外,其余四类应力强度计算步骤为: ①在校核线某点处,选取一正交坐标系,如经向、环向与法向分别用下标x 、θ 、z表示,用σx、σθ和σz表示该坐标系中的正应力,τxθ、τxz、τzθ表示该坐标系中的剪应力 。 ②计算各种载荷作用下的各应力分量,并根据定义将各组应力分量分别归入以下的类别:一次总体薄膜应力Pm;一次局部薄膜应力PL;一次弯曲应力Pb;二次应力Q;峰值应力F 。 ③将各类应力按同种分量分别叠加,得到Pm、PL、PL+Pb和PL+Pb+Q共四组应力分量,每组一般有六个。 应力强度评定 应力强度计算步骤 ④由每组六个应力分量,计算各自的主应力σ1、σ2和σ3,满足σ1σ2σ3。 ⑤计算每组的最大主应力差 σ13=σ1-σ3 各组的σ13即为与Pm、PL、PL+Pb和PL+Pb+Q相对应的应力强度SⅠ、SⅡ、SⅢ和SⅣ 。 ●在应力强度计算中,对于二次应力,无需区分薄膜成分及弯曲成分,因为二者许用值相同。如果设计载荷与工作载荷不相同,计算
最近下载
- (正式版)-B 5768.2-202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docx VIP
- SheWalksinBeauty她走路很优美.pptx VIP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申报书—基于超级计算机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的并行计算课程教学探索.docx VIP
- 桥牌自然约定卡.docx VIP
- GB55002-2021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docx VIP
- 2025年度镇村(社区)后备干部选拔考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恋爱的犀牛》话剧剧本.doc VIP
- 宠物社交平台宠物服务行业痛点分析及解决方案.docx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申报书—Web服务渗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docx VIP
- 第一单元第1课体育与健康概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九年级.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