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苯美司文献依据整理-张威-20090927要点.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乌苯美司文献资料整理 2009年9月 药学基础部分 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抗肿瘤新药乌苯美司 胡其乐,等,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抗肿瘤新药Bestatin,《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0;11(3):222-227 概述 乌苯美司是日本著名学者梅泽滨夫等于1976年从橄榄网状链球菌(Streptomyces olivoreticuli)培养液中发现的一种小分子肽,最初观察到的生物活性是对细胞膜上的亮氨酸氨基肽酶及氮基肽酶B的抑制作用随后的研究提示对动物的同系及自体肿瘤有抑制作用 ,并对免疫反应有促进作用,从而使其受到重视。 一、临床前研究 乌苯美司的理化特性(略) 乌苯美司的抗肿瘤活性 乌苯美司的作用机理 体内代谢 毒性作用 2.乌苯美司的抗肿瘤活性 体外试验中: 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HL-60及U-937;组织细胞性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均有直接抑制作用。 动物试验中: 单独给药降低自发肿瘤发生率,延长小鼠的生存期; 对化学致癌剂MNNG诱发的大鼠胃癌具有抑制作用; 对肿瘤细胞在小鼠体内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与其他化疗药物联用治疗肿瘤,乌苯美司具有明显抑制效果,延长荷瘤动物生存期 3.乌苯美司的作用机理 活化巨噬细胞作用 腹腔注射给药后,小鼠巨噬细胞对K562等多种小鼠肿瘤的细胞毒性作用都大大增强 增强T细胞活性 乌苯美司的抗肿瘤作用通过T细胞介导 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 促进骨髓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对小鼠 和人的骨髓细胞集落的形成都有促进作用,从而改善受化疗药物或其他因素抑制的骨髓造血功能 改善调节性T细胞 OKT4/OKT8 比例增高,改善机体免疫状况 促进IL-1和IL-2等 白介素的产生 3.乌苯美司的作用机理 4.体内代谢 成年男子口服30mg后,血浓度在1小时后达高峰(2.2ug/ml),此后呈双相性下降,24小时后消失。口服30mg/d,连续2~9周,服药后24小时内血中浓度呈上升趋势,最高血浓度也略有增加,但半衰期并无延长。 5.毒性作用 乌苯美司毒性作用较低;亚急性及慢性毒性试验均表明的毒性作用较低。 妊娠前及妊娠初期(大鼠)器官形成期(大鼠、家兔)、围产期及哺乳期(大鼠)给予乌苯美司均未见致畸作用。 乌苯美司为小分子化合物,无抗原性及过敏原性,对眼粘膜无刺激性。对中枢、运动、感觉、植物神经系统,呼吸、循环、血液系统及肾脏功能等完全无影响。 乌苯美司的药物动力学及对实验性肿瘤转移的治疗作用 陆瑶华,等,乌苯美司的药物动力学及对实验性肿瘤转移的治疗作用,新药与临床 1997年3月;16(2):71-74 摘要 目的:探讨乌苯美司对小鼠药物动力学及与实验性肿瘤转移治疗活性间的关系。 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在不同给药途径下的乌苯美司血清药物动力学及观察乌苯美司对黑色素瘤肺转移模型的治疗活性。 结果:乌苯美司iv 的T1/2较短,初始血药浓度较高。iv和im给药后的曲线下面积较大;po及ip则较小。不同给药途径对实验性肿瘤转移均有治疗作用。 结论:乌苯美司的血清T1/2较短,其治疗活性取决于冲击和高剂量的给药方式。 陆瑶华,等,乌苯美司的药物动力学及对实验性肿瘤转移的治疗作用,新药与临床 1997年3月;16(2):71-74 乌苯美司具有抑制黑色素瘤B16 - BL6 肺转移的治疗作用 陆瑶华,等,乌苯美司的药物动力学及对实验性肿瘤转移的治疗作用,新药与临床 1997年3月;16(2):71-74 乌苯美司具有抑制黑色素瘤B16 - BL6 肺转移的治疗作用 乌苯美司对B16-BL6肺转移数的影响 陆瑶华,等,乌苯美司的药物动力学及对实验性肿瘤转移的治疗作用,新药与临床 1997年3月;16(2):71-74 * 乌苯美司具有抑制黑色素瘤B16 - BL6 肺转移的治疗作用 乌苯美司对B16-BL6肺转移数的影响 陆瑶华,等,乌苯美司的药物动力学及对实验性肿瘤转移的治疗作用,新药与临床 1997年3月;16(2):71-74 * * * 产品综述部分 乌苯美司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反应修饰剂(BRM)类药物的研究则日趋活跃,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日本科学家梅泽滨夫1976年从橄榄网状链霉菌(Streptomyces olivoreticuli)的培养液中发现了被称作bestatin的括性物质,后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将其国际通用名(INN)定为ubenimex。中国药典委员会决定国内正式品名定为乌苯美司。 周善学,等,乌苯美司应用研究进展雷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1997;18(4):304-307 乌苯美司在白血病和实体肿瘤的临床试验 Clinical trials of bestatin for leukemia and solid tumors K. Ota, et al. C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