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坚守者胡道余.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爱坚守者胡道余.doc

大爱坚守者胡道余   在六安市舒城县,有一所“春蕾智障和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创办者胡道余原本只是一名乡村医生,如今却撑起了安徽省六安市惟一一所特殊儿童康复学校。   随着胡道余的娓娓讲述,我们在被深深震撼的同时,逐渐走进他遭遇毁灭性打击后顽强站起,并在困境中为更多特殊儿童坚守一方家园的大爱世界……   毁灭打击,   智障儿求学之路曲折艰难   19年前那一幕,在胡道余的心中,至今仍清晰如昨。   那是1994年底,儿子胡舒洋出生了。可是,在看到儿子的一瞬间,胡道余还没来得及高兴,心就揪了起来。他发现儿子的面部特征与普通婴儿明显不同――两眼之间距离更宽,手指也更粗。妻子看着他凝重的表情,不禁担心地问:“儿子不会有什么问题吧?”胡道余不知如何回答,他不敢多想……   1969年8月,胡道余出生在舒城县棠树乡三拐村,读到职业高中一年级,就因家境贫困,不得不辍学打工。成绩优异的胡道余一直没有放弃学习的念头,因母亲身有残疾且常年生病,他萌生了学医的想法。1989年,他考入合肥市庐阳中华职业学校西医士专业。1993年,学成回乡的他打算开一间诊所。考察了一圈,他将诊所地址选在与老家隔湖相望的六安市双河镇白洋村。在这里,他认识了爱人朱自清,两人于1994年初结婚。婚后,胡道余的诊所经营得风生水起。   日子一天天过去,胡舒洋的身体始终瘫软,到五六个月大,头部依旧无法抬起。不好的预感在胡道余心中越来越强烈,他带儿子到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做了详细检查,结果显示:胡舒洋患有唐氏综合征,这是一种先天性智力和发育障碍疾病,终生无法治愈。拿着结果通知单,胡道余站立不稳,只觉得眼前一片漆黑,天塌了。   胡道余不肯相信儿子的病治不了,为了给孩子治病,他关掉诊所,带着儿子去了南京、北京、广州等地的各大医院,一边打工一边给儿子治病。辗转治疗了两年,医生都给出同样的诊断结论。其中一位医生说:“病症确诊,但不能确定智力低下的程度,要到14周岁才能确定。”正是这句话,让绝望的胡道余又看到了希望。带儿子回家后,只要有机会去大城市,他都会把胡舒洋带去治疗。   所有的成长都会经历伤痛,对于胡舒洋这样的特殊孩子来说,更是充满血泪。胡舒洋4岁还不会走路,胡道余就用布带拴在他的腰部,一点一点训练他。半年后,胡舒洋终于可以摸着椅子慢慢挪步,但仍常常摔倒。摔在稚子身,痛在为父心,胡道余再心疼也要硬着心肠坚持让他练习。   胡舒洋无法控制大小便,到6岁才能独立走路,一直不会说话……每次带儿子出门,周围都会有人指指点点,“傻子”、“痴呆”的嘲笑声不绝于耳。胡道余的心碎了,但他除了坚强,别无选择,为了身边稚嫩的弱子,他没有倒下的理由。   胡舒洋7岁时,在胡道余日复一日的努力下,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但改掉了之前好动的坏毛病,原本暴躁的脾气也温和起来。胡道余有了让儿子进学校学习的念头。可是,胡舒洋只在当地小学一年级读了10天,老师就生气地找到胡道余:“他根本学不会,还在教室里乱跑,没法控制。大人必须陪读!”可即使有大人陪读,胡舒洋还是经常扰乱课堂秩序,别的学生家长意见很大。胡舒洋不得不退学了。   就在胡道余为儿子入学无门苦恼时,他听说舒城县聋哑学校接收这样的孩子,连忙把儿子送去。虽然聋哑学校接收了胡舒洋,他却无法适应。跟不上同学的学习进度,还被欺负,胡舒洋不愿再去学校。   2004年,胡道余的女儿朱晴出生,女儿一切正常。胡道余在照顾年幼女儿的同时,一直在为胡舒洋上学的事情忙碌奔波。这一年,他来到合肥,找到安徽省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智障部主任,希望能让儿子来这里学习,得到的答复却是:“训练中心只收0-7岁的孩子。”而此时的胡舒洋已经10岁了。焦急的胡道余在老乡的介绍下,又找到合肥一家接收智障儿童的民办机构,一打听,每个月的费用高达1000元,他根本付不起……   胡道余没有想到儿子的求学之路如此艰难,自己付出比别的父母多出千百倍的努力,却依然四处碰壁!儿子懵然不知,他人嘲笑不解,自己身心俱疲,所有这一切几乎将胡道余击垮。他诘问苍天:这个家的苦难已经够多,为何还要如此?但没有回应,没有答案,所有的一切,仍需他一肩扛起……   举债办学,   倾力帮助更多特殊孩子   儿子的病不可能治愈了,这是胡道余多么不愿相信却又无法逃避的残酷现实。正值壮年的胡道余生出华发。拭干泪水,他只能勇敢面对。现在,儿子惟一的希望就是坚持康复训练,在他心里,让儿子进学校的愿望愈发强烈。   求学无门的日子里,胡道余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儿子的训练。智障的孩子说话不清楚,往往只说一个字,而且说出来还是“变音字”,胡道余就用自创的“舌操”帮儿子练习,从单音节到双音节,从一个字到两个字。   2005年,胡道余联系上合肥市太湖路小学,这里有一个二三十人的“辅导班”,专门接收智障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