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无.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有爱无

有爱无恐   有爱无恐   LOVE IS LETTING GO OF FEAR   杰拉尔德·Go詹姆波尔斯基 著   袁颖 徐馨 译   这一生中,除了又踢又叫地被人拖着走   还有另外一条可以穿越生命的路。   但,它需要我们乐于调整自己的目标   过去,我常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受害者   每当出现了问题,我会忿忿然地责怪眼前的这个世界   责怪那些让我倒霉的人   现在我知道这一切并非如此   献给这个宇宙的孩子们--   爱,是他们的本真   凭着爱   他们成为一束照耀世界的光亮   引领我们   飞至梦想王国   谨以此书献给海伦和比尔--   他们既是我的挚友,也是我的良师   正是由于他们的热情参与   当年的《奇迹课程》一书   才得以成型   并进而为本书奠定下基础   --杰拉尔德·Go詹姆波尔斯基   致 谢   我要向威廉o塞持福特博士表示我深深的感谢与敬意,感谢他直以来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感谢他慷慨援手,耗时修订完善本书,还感谢他协助我完成前一本书--那本书的内容在本书中多次被引用。   此外,我还要向朱尔斯o芬格尔、休o普拉德以及玛丽o阿布尼表示我诚挚的谢意,他们是本书热情的编辑。   经静心基金会授权,本书中十二课的题目均引自《奇迹课程》一书,此次出版得到了该书出版商的许可。我尤其要深深地感谢朱迪和鲍伯o斯库齐--感谢他们的热情支持并允许我在此引用了这些材料。   目 录   作者序   前言   简介   PART1 自我转换的准备   PART2 自我转换的构成   PART3 自我转换的课程   LESSON 1我付出的一切,都归回了自己   LESSON 2宽恕,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   LESSON 3我从不因我个人的判断而消沉   LESSON 4我决意以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LESSON 5放弃敌意,我便从眼前的世界逃离   LESSON 6我不是这个世界的受害者   LESSON 7今天,我将不对任何事物妄加评判   LESSON 8 此时此刻就是我所拥有的全部   LESSON 9过去的已经过去,它再也不能将我触碰   LESSON 10除了它,我尚可选择感知平静   LESSON 11我可以改变一切伤害性的想门   LESSON 12我对自己的所见负责   后记   作者序   我们教授我们想学的东西;而我所想要学习的,则是如何去体验内心的宁静。   1975年,在外界看来,我无疑已是一个成功的心理学家,似乎拥有了所有我想要的一切。但实际上,我的内心世界却充满了混乱、空虚、忧郁与虚伪。二十年的婚姻刚刚以痛苦的离异宣告终结。我成了个酒鬼,同时,似乎是由于负疚心理的重压,我还患上了慢性背痛病。   直到我偶然看到《奇迹课程》(《奇迹课程》,静心基金会出版,加州635信箱94920)一书中的部分文章,一切似乎出现了转机。这个课程可以被描述成一种自学式的精神疗法。当我开始沉浸于这个使用了诸如上帝、 爱这些字眼的思想体系中的时候,我也许比任何人都觉得惊讶:过去,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最厌恶这类文章的人了。我曾经对那些追寻精神之路的人抱有极端的成见,觉得他们可怕,认为他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错了地方。   而当我最初开始学习这个课程时,我体验到了一种让我讶异但却非常舒服的感觉。我听到了一个来自我内心深处的声音--或者称其为一种声音的印记也许更为准确--那个声音对我说:来吧,医生,治愈你自己,这才是你回家的路。   我发觉这种课程十分有助于我尝试着去进行自我转换,它让我意识到我确实有权力选择体验宁静或是选择体验不安,而这种选择永远会在接受事实或接受幻觉二者间进行。而我们所有人内在的真实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这种课程表明,生活中只有两种情感:爱和恐惧。前者是我们的天性;后者则是我们的大脑人为制造出来的。课程建议我们通过学会宽恕,通过不去苛责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来驱逐恐惧。我将这种课程的思路与观点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当中之后,竟发现自己终体验到了那种连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会拥有的宁静感觉。   我还想告诉大家,现在的我依然会感到沮丧,时而还会感觉内疚、易怒甚至勃然大怒。但现在,这些不良情绪只会短暂停留--要是在过去,它们往往会像是要永无休止地持续下去似的。过去,我经常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受害者,每当出现了问题,我会忿忿热地责怪眼前的这个世界,责怪那些让我倒霉的人,感觉自己蒙受了不白之冤。现在,我知道自己并非如自己认定的那样是个受害者,因此我也更愿意为所有自己体察到、经历过的情感负责。   我们都是彼此的老师。我写了这本书,只因我相信:通过传授那些我自己想要了解的东西--如何获得内

文档评论(0)

sb752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